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通讯员 武德平 周宁)在渭南市大荔县韦林镇仓溪村,75岁的李天恩用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照顾瘫痪的妹妹,成为十里八乡口口相传的楷模。他的家庭荣获渭南市第二届文明家庭,他获得首届大荔县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等荣誉。
1990年,李天恩一家从蒲城县迁至大荔县仓溪村,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李天恩乐观面对,包下土地辛勤耕种。妹妹因患有小儿麻痹身体弱,营养不良,李天恩把家里好吃的大部分留给妹妹,而自己正处在发育期的儿女只能省吃俭用。为了增加收入,李天恩还担任村里的电工,哪家用电有问题,他都尽快解决。
多年来,李天恩的日常从未改变。每天清晨,他准时帮妹妹如厕、整理衣物,再抱妹妹回床上躺着。日子慢慢好转,李天恩想着要让妹妹看看外面的世界,便攒钱买了轮椅。天气好时,他推着妹妹晒太阳、唠家常;逢集赶会,也会带妹妹去凑凑热闹。长期操劳,让李天恩比同龄人看着苍老许多。
有人劝道:“现在条件好了,把妹妹送养老院吧,你还要照顾老母亲,身体吃不消的。”李天恩没有丝毫的动摇,然而,长期的劳累与精神重压还是压倒了他。2019年,李天恩患上黑色素瘤和脑梗。在家人和医生的努力下,他奇迹般康复,生活重回正轨。
2025年2月,妹妹因长期卧床,右肺功能衰退,又患流感引发肺炎,紧急送医。在县医院,李天恩日夜守护,但妹妹病情不见好转。他和家人商议后,将妹妹转至省上的医院治疗。
如今,李天恩年事已高,体力大不如前,大儿子李增华主动接过照顾姑姑的重担。在省上医院重症监护室外,李天恩的儿子和侄子轮流值守。李天恩的言传身教,早已在家人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妹妹住院期间,李天恩儿女和侄子不仅轮流照看,还抢着支付医药费。二儿子回新疆前,悄悄为姑姑缴纳5万元医药费;孙子放假回家,给百岁姥姥换尿不湿、照顾老姑;外嫁孙女回来,也争着给姥姥端尿盆、讲故事。这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无论遭遇何种艰难,始终相互扶持,爱意融融。
李天恩用三十余年的漫长岁月,诠释了血浓于水的兄妹深情,更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家人。在这个家庭里,孝老爱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化作每一个细微的举动,代代传承,成为仓溪村的精神坐标,激励着更多人坚守爱与责任,传递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