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5日
诸家寄语
王建树 《悠乡的思念》 纸本设色 97cm×90cm 2023年

王建树 《春风又吹高原绿》 纸本设色 138cm×69cm 2024年

  朱尽晖(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王建树先生活跃在长安画坛和全国美术界,以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从中国山水画中找到了自己艺术探索的道路。他勤奋异常,刻苦钻研,常年深入西部地区的山水自然,扎根人民,用画笔描绘了新时代美好的生活,也反映了伟大的人民。他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稿,画得非常细腻传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把山水视为自己的生命,在山水中找到对美的溯源,在山水中表达对文化的一种深刻体悟,在山水中抒发对人民的情感、对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礼赞。
  建树先生的作品体现了山水画在当下的新的图式语言,并赋予山水画新的时代精神与内涵。

  王西京(陕西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建树是陕西画坛里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也是我的一位好友。多年来一直在我身边工作,我也看着他一步一步地成长。我们陕西有一个非常好的绘画传统,特别是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影响,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创新精神、笔墨精神,这些在建树的艺术探索中有非常好的基础。我看到这些年来,建树本身也是非常刻苦,随着我们这个团队在西北五省甘肃、新疆、内蒙古、西藏、宁夏采风,每一次去建树会比别的画家带回来更多写生素材。这几年他情系秦岭,多次深入秦岭腹地,画了大量的写生、速写,我看了以后也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在这么好的一个写生生活的基础上他又不断在钻研传统,在钻研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在拉开自己和其他画家风格的距离,慢慢形成了自己当前的这种面貌。我觉得建树先生这种面貌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融会了长安画派的一些艺术元素、笔墨的风格,同时也吸收了很多现代的东西。我看他现在的山水画有很多构成的东西,这些东西形成了当前的这种面貌,当然这个探索还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从高原向高峰在不断冲击,这个趋势给人感觉非常好,而且加上他自己不懈的努力又很专业,不断地在向前人学习,向当代艺术家学习,这个过程我觉得对一个画家非常重要,我们看着建树一步步地在走向成熟、迈向高峰,所以我相信他在北京的这个画展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当然我也希望建树在未来的艺途上,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郭线庐(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王建树是一个低调务实、特别勤奋、善于探索的中国绘画艺术领域的优秀践行者。首先,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热情。这么多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与研究,他有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因而在山水画的创作与研究上,有了新的提升、发展和进步。另外,建树先生这几年在陕西美术界,特别是在我们基层美术创作与研究上,是个比较活跃的艺术家,他有自己的创作领域,同时,在自己工作之余,热心帮扶辅导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对于基层美术工作者的提升与发展,付出了自己艰辛的心血,成果丰硕。

  程征(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
  王建树是长安文化特别是山水画发展历史当中,在新时代涌现出来的一位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北宗因素为多。为什么?这跟他的心胸、他的艺术理想、他的社会性理想息息相关。他有责任感,他的内心实际上是追寻一种壮阔之美。他常常到一个地方去通过山水画,通过自然山水的形式,能感受到背后的一种意义,包括当地人民的这一种精神气度。比如讲他常去的两个很重要的艺术基地,一个是陕北黄土高原,一个是青藏高原。首先感受它的壮阔、历史的厚重及人文方面,他钻进去,他去体验,然后再找到形式,这点很可贵。他不是完全停留在一个自然景观的表象上面。他在感受,比如黄土高原这种苍茫壮阔,在感受的同时把它转换为一种图式,转换为一种艺术,转化成中国画的一种形式。
  王建树的内心不仅有严肃、规范、有道理的一面,还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情感。他可以更多地通过这种随意的笔墨去表达自己内心的这种奔放。我期待他下一步能够把内心情感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释放出与众不同的一种艺术格局来。

   张华(陕西国画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王建树先生作为陕西中国画坛的杰出代表,多年来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为传统国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的作品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的精神,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洞察。此次个展不仅是王建树先生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交融的盛事。衷心祝愿展览圆满成功,愿王建树先生的艺术之路更加辉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宋亚平(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我热烈祝贺王建树老兄的展览在北京圆满成功。他的画跟他的做人做事一样,都是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他是一个非常有大爱、有情怀、有格局,愿意奉献的这么一个艺术家。他为我们省美协骊山创作中心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多少年来兢兢业业工作并住在那里,在我们王西京主席的大力推动、支持、关心下,形成了创作培训这样一个优秀品牌,为很多基层热爱书画的艺术家朋友们走向专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罗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原馆长):
  王建树先生是我们陕西山水画坛这一批画家里面的佼佼者。陕西是山水画重镇,出现了好多著名的山水画家,我们有长安画派,我们也有历史的积淀。王建树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崭新的面貌。不管是鸿篇巨构,还是小品佳作,都给我们传递了他独特的个性。
  他的画面有些苍茫雄厚,有些非常滋润,墨色交融,使我们感受了“道”。他不仅是个山水画家,还是个优秀的美术工作组织者。他曾经是西安中国画院的副院长,还是我们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骊山创作中心负责人,多年为陕西的基层美术工作创作培训作出了重要贡献。

   邢庆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原馆长):
  建树兄要在北京办画展,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真的非常高兴。建树兄是多年的老朋友,他从事的是山水画创作。他山水画创作的基础肯定是来自于传统。还有,他在山水画创作中善于学习和吸收,从他的画里面,我们能看到西洋绘画的影响。但是他接受西洋绘画的图式不是风景式的,他把自己的山水创作融到自己的生活里面。我觉得这一点,是他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学别人学成自己。
  另外,关于写生和创作,我觉得建树都做得比较到位。写生不是原模原样的照搬,而是要提炼和取舍。他的好多山水画创作都有一种新意。学古还不能拟古,我们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自己的精神放到传统里面,把自己所具备的那些知识和能量放到传统里面,这样才能寻找到自己,也能给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学传统,用传统来提升自己,在当下我觉得王建树是最好的一个范例。

  解安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主席):
  王建树的作品里边有一种很前卫的当代意识,我们从他的作品《守望的家园》《永恒的足迹》等等里面,可以看到一种家国情怀、一种深沉的大爱之心。他也非常擅于运用色彩,没人敢用的大红、大紫的色彩放在画面上,给我们营造出一种非常丰富的意境,苍茫、悲壮、宁静。他用大面积的线条的编排,来制造出一种很有现代、当代意味的画面效果,而这种装饰意味的画面效果,既不失中国画传统的笔墨精神,更具有当代人的一种审美之趣。

   刘丹(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王建树老师对绘画有着一种积极的态度,是融入在绘画里。这是一种自觉。对画的认知大幅度的提升非常惊人。他的为人也像我的老哥一样亲切。他热爱生活,对绘画的状态,对学生、对社会的状态是积极的。他走到哪里,朋友就在哪里,在他的绘画里非常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建树。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见了他就很开心,很自然地融入。希望建树老哥在艺术上有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