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2日
当代青绿山水画革新者盛寿永艺术简论
○ 文世彪



画家简介:
  盛寿永,1962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研修班导师、黑龙江省工笔重彩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数字电视书画频道青绿山水画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美术中国》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青绿山水画工作室导师、黑龙江省画院研究员。
  早年随刘安之先生学习山水、花鸟、人物,主攻山水,作品创作以大青绿山水为主兼善水墨山水。1997年入北京画院高研班,师从杨延文先生学习。200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盛寿永《画坛精英》合集。2006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蒋采苹重彩画工作室访问学者。
  2006年参加“水墨中国全国名家邀请展”;2010年特邀参加“重彩创造·中国重彩画获奖画家作品展”;2013年受邀参加“山水本色·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2014年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苹重彩画高研班作讲座《青绿山水画学习述要》并辅导教学;2015年在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美术馆举办赵立凡、盛寿永书画联展;2016年在广东高新金融区举办“盛寿永山水画展”;2018年受邀参加“山水本色·第二届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2019年在哈工大博物馆举办“山水故乡情·盛寿永作品展”;受邀参加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绿水青山·中国青绿山水画名家邀请展”并参加录制《仰山论坛》;2023年受邀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录制《一日一画》教学讲座;202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盛寿永编绘《人美画谱·任熊卷》;2025年受邀参加“大美之春——2025美术界春晚作品展”。

盛寿永 《青山隐隐》 纸本设色 50cm×50cm 2024年

盛寿永 《舟行晚江》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年

盛寿永 《溪山清远图》 纸本设色 50cm×50cm 2023年

盛寿永 《春华初放》 纸本设色 50cm×50cm 2024年

盛寿永 《青山如铁》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年

盛寿永 《钟鸣远寺传祥音》 纸本设色 49cm×180cm 2024年

盛寿永 《秋声渐远彤云厚》 纸本设色 49cm×180cm 2024年

盛寿永 《泉鸣清秋》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年

盛寿永 《荷香十里》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年

盛寿永 《秋雨漫散》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年

盛寿永 《仰山问道》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年

盛寿永 《杜甫诗意图》 纸本设色 180cm×97cm 2020年

盛寿永 《夷山秋色图》 纸本设色 49cm×180cm 2024年

盛寿永 《萧萧枫叶映青山》 纸本设色 49cm×180cm 2024年

盛寿永 《寒秋掠川色愈浓》 纸本设色 49cm×180cm 2024年

  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坛,盛寿永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构建起传统与当代的审美桥梁。作为张大千艺术谱系的当代传人,他既深植传统文脉的学术根基,又开创出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视觉范式,其艺术探索轨迹为青绿山水画的当代转型提供了重要范本。
  一、深植传统的学术脉络
  师承张大千入室弟子刘安之的学艺经历,使盛寿永的艺术根系深深扎入中国绘画的千年沃土。从五代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到北宋李成“气象萧疏”的寒林意境;从范宽“峰峦浑厚”的纪念碑式构图,到王希孟青绿山水的瑰丽设色,他通过系统性临摹建立起完备的传统认知体系。这种对古典程式的深度研习,既体现在其早期作品中严谨的笔墨章法,更转化为深层的文化基因,为后续的艺术革新积蓄能量。
  二、色墨交响的现代转译
  盛寿永的艺术突破集中体现在对传统青绿语言的当代诠释。他创造性融合敦煌壁画的重彩体系与水墨写意精神,通过色相矩阵的精密调控,在石青石绿的固有程式外,大胆引入赭石、朱砂等暖色系,形成冷暖色阶的戏剧性对话。其代表作《碧山林泉图》以矿物颜料的叠加渲染构建出光色律动,既保持传统青绿的典雅气质,又通过色块分割形成抽象构成,使千年青绿传统焕发出崭新的视觉张力。
  三、时空重构的山水观照
  在空间营造方面,艺术家突破传统“三远法”的视觉范式,将西方构成理念与传统散点透视熔铸重构。《横云远岫图》中,几何形态的山体结构与流动的云气形成动静对比,二维平面中蕴含着多维时空的哲学思考。这种“游观”式的构图智慧,既延续了郭熙“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理想,又通过块面切割与虚实相生,创造出具有建筑美感的当代山水图式。
  四、知行合一的创作哲学
  盛寿永始终坚持“外师造化”的创作理念,其速写本中数以万计的自然写生,不仅是造型素材的积累,更是对天地造化的精神参悟。从长白山的莽莽林海到黄山的云涛幻变,这些自然印记经过艺术家心灵的陶铸,最终升华为《故国怀秋》中充满诗性张力的艺术符号。这种“目识心记”的创作方式,使他的作品既具象又超越,在形神兼备中抵达“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至高境界。
  作为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与艺术研究院导师,盛寿永不仅以作品重新定义青绿山水的当代形态,更通过教学传承构建起传统绘画的现代阐释体系。他的艺术实践印证着:真正的创新绝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以现代思维激活古老基因的文化自觉。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立足本土文脉的创造性转化,正是中国画走向当代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