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5日
谭宗林的山水画
○ 杜爱民
谭宗林 《汉江春早》 纸本设色 34cm×46cm 2024年

谭宗林 《巴山人家》 纸本设色 34cm×46cm 2024年

谭宗林 《雨荷》 纸本设色 46cm×34cm 2021年

谭宗林 《田坝》 纸本设色 48cm×68cm 2021年

  读谭宗林的山水画,让人感受最深的是画面所呈现出的独特新鲜的气息。他的画多以陕南不同地域的景物为表现对象,能画出新意,能够深入系统地将自己对那一片地方的理解与情感通过笔墨表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面貌,这确实不容易做到。我想,这恐怕与他长期在陕南的生活经历有关,也同他对那片地方自然人文的深入了解不无关系。路走到了,生活的功底积累深厚了,笔墨与精神情感、与自然山水形成了长期的交融之后,才有可能在手底下画出自己心里想要画的山水。
  谭宗林笔墨的新意,不仅意味着不同、少有、异于其他,还是他个人通过绘画实践对于自己感到的“陈旧”的笔墨方法所做出的改变。他的笔墨构成,不受程式化条条框框的约束,也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显得轻松自如。他用笔的依据,多源于自然物象本身的变化规律与节奏,少了一些从画谱上照搬照抄的习气,由自身对自然山水形态变化的体悟、归纳总结,并反复进行锤炼得来。他的笔情墨趣里,有质朴的泥土气,有生活的烟火味。这些东西不可能从画室里,一味地临习古人的笔墨技法当中获得,还需要在自然、田野和大地之上的行走与观察中去不断积累形成。
  他的绘画创作之路,有别于传统师徒授受和学院美术教育的培养方式,更多地得益于他同崔振宽、赵振川、邢庆仁这些当代大家的交往,以及长期与他们在陕南各地从事实地写生的经历。一张画如何从无到有,如何将自然的山水变成画卷,如何在画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因素、精神气质融入到画面之中,将画的过程,也视为对自身的重塑,所有这些,都让谭宗林在绘画方面受益良多,让他具备了将自然、将传统的笔墨和他的精神情感,转化成为绘画的能力。他从这些当代大家身上所学到的是活的笔墨表现方法,是绘画的真本领,而不是僵死的教条,这让他少走了许多弯路。
  谭宗林画画,出于他对山水画的热情和热爱。三十多年前开始拿起画笔时,他并没有想要成为一个画家,也无其他的想法。他的画显得非常质朴、单纯,少有技术方法上的炫耀,往往直入对象,直接进入到表现之中;不玩“花招”,不绕“弯子”,也不过分强调一招一式的特殊作用,不过分渲染气氛,夸张自己的感受。山水在他笔下的表现是平和的,他的用笔对分寸感的把握,也十分到位。不急不躁,不慌不乱。心中有数,下笔才能从容自然,没有犹豫和含糊的地方。
  他的山水画,能够明显感到:他是在非常松弛的状态下进入到创作过程中的。一方面,他的画面让人觉得松弛,不紧,不塞,不堵;另一方面,他个人的情绪,也放得十分轻松。没有负担,没有包袱,也没有要画得如何等等的想法与企图。他的画,叫人看起来不累。他画自己的所想,一点也不显得吃力费劲。具体表现在画面上,不见用力过猛,或气力不足的情况。
  理解谭宗林的山水画,离不开“长安画派”的影响这一背景。他的画仍然是沿着继承传统、深入生活、注重创新的道路走过来的。在精神层面,更多吸纳了“长安画派”老一辈画家对于传统与生活在绘画创作中重要性的认识,长期坚持到自然生活当中实地写生的创作理念。在具体的笔墨方法上,他从赵振川等当代大家实际运用笔墨的创作过程中,汲取了许多有效、鲜活和灵变的实践经验,并从他们的笔墨中,上溯对于古人笔墨传统的理解。这样,使得他的笔意、笔趣和笔的气质,始终都追随着自然的变化,同时,又不是无源之水,每一笔的变化都有根有据,都能落地,落到实处。
  中国山水画,离不开笔墨。但笔墨又不仅仅是用笔的规律、方法和技术,它还代表着精神的存在,是连接画家精神与世界的纽带。能否将自己的性情画到所要画的山水当中,能否将对山水的呈现,变成对于自己生命体悟的另一种表现,决定着画家能力的强度,也决定着绘画境界的高度和深度。在谭宗林的山水画当中,主导他笔墨变化的根本性因素,是他自己对于在陕南长期生活的生命体悟、生活体悟和精神体悟。缺少对于自身生命感悟与体验表现的强烈意识,他的笔墨就会失去生气,他的山水画就会没有神彩。
  将笔墨置于表现生活与生命的前沿,是为了迎接绘画的非预期性有可能降临的那样一种崭新时刻。它有可能为我们展现出绘画源头的情境,有可能让我们遇到最早的画者最初遇到的问题:那是一番由创造生成出的预料之外的景象,也是一种尽头的风光。传统与源头,并不提供一应俱全的解决创作问题的现成答案,但它有可能连接的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某种动因。沿着中国画的发展脉络追溯而上,也意味着要去重新激活那些被遗忘或尚未被辨认出的绘画创新因子。所谓在传统中汲取源头活水,正是要求画者能在绘画的出发点与自身之间构成的同一性与变调当中,去把握笔墨表现变化多端的多样性的重奏,从中获取前行的动力与创新的能力。如果说,谭宗林的山水画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性,也可以从上述理论维度和思想层面上去加以分析理解。
  今天,许多绘画都能够为人们带来享受与愉悦,但是,这些在谭宗林看来,还远远不够。他将自身长期坚持的绘画实践,看成是应对生活和认识自己的一种行动,目的是为了延续和保护他所认为的生活要义与生活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