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5日
陕西戏曲盛宴 梆子声声年味浓

2月12日正月十五当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曲江大唐梨园坊剧院上演“长安有大戏 红火闹元宵”,图为《群英荟萃闹新春》节目现场 张静 摄

2月7日至2月12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赴宁夏固原演出。图为演员们在演出结束后与群众合唱秦腔选段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供图

    三意社走进甘肃秦安演出     三意社供图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2025年蛇年春节期间,陕西省文旅系统以“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多院团协同发力,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从传统大戏到创新编排,从城市剧场到基层乡镇,三秦大地处处回荡着激越的梆子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四团联动 传递新春温暖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统筹四个演出团,以“长安有大戏 红火过大年”为主题,推出63场系列演出。其中,“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动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连演14场经典剧目;在曲江大唐梨园坊剧院为观众呈现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戏曲节目,融合绝活展演、非遗展示,打造“戏曲嘉年华”。同时,三个演出团深入基层,多地联动,跨越陕甘宁三省区,走进甘肃秦安、宁夏银川和固原、陕西杨凌和榆林及蒲城等地,冒着严寒将戏曲送到了千家万户,用戏曲传递新春温暖。
  易俗社:秦腔经典闪耀央视元宵晚会
  2月12日央视元宵晚会上,西安易俗社青年演员高宁宁、张倩演绎的《火焰驹·表花》惊艳全国。这出百年经典通过丫鬟“表花”与小姐“游园”的灵动对唱,将秦腔的诙谐雅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意社:百年老社 十三本大戏跨省献礼
  适逢建社130周年,三意社推出“新春秦腔盛宴”:西安开元大剧院连演《龙凤呈祥》《周仁》等六部经典,名家侯红琴、杨升娟等领衔的演出场场爆满。尤为令人瞩目的是正月十二起,剧团携《忠保国》《金沙滩》等十三本大戏赴甘肃秦安女娲祠,通过线下演出与线上直播结合,让百年秦腔跨越地域限制。社长侯红琴表示:“每个细节都要经得起戏迷的审视,这是对传统的敬畏,更是对观众的承诺。”
  西演青年团:青春力量激活传统艺术
  新生代力量西演青年团以创新姿态多点开花:在渭南戏曲春晚,碗碗腔、同州梆子等非遗剧种与现代舞美碰撞;宝鸡大剧院四天四场梅花奖专场彰显实力;易俗大剧院《杨门女将》《宝莲灯》等剧目吸引年轻观众。特别在幸福林带和平广场,剧团将秦腔与歌舞、曲艺融合,打造“戏曲+”新春游园会,市民李女士赞叹:“年轻演员的演绎让传统戏有了新味道!”
  惠民举措暖人心 文化年货进万家
  陕西省推出多项惠民政策:通过“陕西文旅惠民”小程序可享3—4折购票,最低32元看大戏;三意社跨省演出同步开启抖音、快手直播;渭南戏曲春晚实现三代同堂观演。据统计,春节期间线上线下观演人次超百万。非遗传承人王师傅感慨:“看到孩子们举着手机拍视频,就知道秦腔的根脉断不了!”
  这个春节,陕西用戏曲书写文化自信的答卷——当《火焰驹》的唱腔在央视舞台回响,当年轻观众在直播间为传统唱段点赞,当基层百姓在寒风中为义演鼓掌,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专业与惠民并重的文化图景正徐徐展开。让戏台成为传承的课堂,让年味飘着文化的醇香,就是我们守护文化根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