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 日晚,2025 年“长安灯会·西安城墙”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启幕 梁飞燕/摄
西安城墙灯展现场 实习记者 孙晗/摄
西安城墙灯展现场 实习记者孙晗/摄 1月22日晚,西安城墙永宁门前一组长50米、高10米的“双龙贺春”花灯点亮,标志着2025年“长安灯会·西安城墙”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启幕,市民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定格这一璀璨的瞬间。
第38届西安城墙新春灯会以“乙巳中国年·灯映长安春”为主题,将“唐诗之韵、文物之光、生肖之趣、年节之喜、演艺之魅”五大文化脉络融合进20余组璀璨花灯中,呈现出“一步一诗”的文化氛围,生动展现出中华文脉的绵延不绝与盛世长安的辉煌灿烂。“唐诗之韵”以唐诗为创作灵感,设计多组花灯,如引用李白、刘禹锡等唐代诗人的经典诗句,营造出浓厚的盛唐文化氛围。“生肖之趣”以生肖蛇为主题,广泛搜集从春秋到清代2000多年间众多经典“蛇”元素文物,依托于此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花灯,如“萌蛇送福”“金蛇狂舞”“十二神兽拜大年”等,展现生肖蛇的美好形象和寓意。“年节之喜”以春节为背景,设计20余组花灯扮靓古城新年,同时设置十余处沉浸式互动游戏区,让游客在欢乐中体验中国年的传统习俗和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城墙灯会将38件国宝级文物作为花灯设计蓝本,使得博物馆里的文物焕发新生。“永宁门月城的‘瑞蛇呈祥’灯组巧妙汲取春秋时期‘人首蛇身玉佩’的精髓,生动再现了我国最早的伏羲、女娲实物形象。”据西安城墙景区工作人员马锦江介绍,在文昌门魁星楼城楼西侧的“饮中八仙”灯组,精选国内各大博物馆珍藏的唐代酒器,以花灯艺术将中华珍宝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引领游客步入这个充满诗意的浪漫天地。永宁门城楼东侧的“上元盛景”灯组中,鸳鸯莲瓣纹金碗、三彩凤首壶、鎏金双狮纹银碗、鎏金铁芯铜龙等一件件精美的唐代文物珍宝,化身为迷人的花灯,让沉睡在博物馆内的盛唐文物“活”了起来。
“孩子放寒假,带他来西安体验别样中国年,今晚又很幸运遇到城墙花灯点亮,为我们这次旅行增添了很多乐趣。”来自广东佛山的刘璇女士带着孩子在一组组花灯前打卡拍照。
夜幕下,璀璨的花灯令人流连忘返,位于西安城墙上的巨幅春联同样令人瞩目。在永宁门、长乐门、安远门、安定门等16座城门之上,22副红彤彤的巨幅春联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或讴歌祖国的日新月异,或传递新春的年节祝福,为古城西安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近年来,西安城墙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表达,加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致力于实现新的突破,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贡献着独特的“城墙力量”。记者了解到,1月22日至3月9日期间,西安城墙景区于白天时段精心筹备了15类不同主题的新春文化演出,在永宁门、安定门区域每天轮番上演。除夕至大年初七期间,演出场次增加至每日60场,为市民游客奉献年味十足、特色鲜明的春节文化盛宴。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