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2日
陕北缘 绥德情 ——一位援陕干部的工作手记
○ 杨荣
  从江淮腹地至黄土高原、从京杭大运河到陕北无定河,一段因“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而缔结的不解之缘,在邗江和绥德之间悄然绽放。2023年7月援陕启程之际,领导们嘱咐的“援陕三问” —— 出发为什么,去了干什么,离开留什么,如晨钟暮鼓,常响心间。自那时起,陕北之缘、绥德之情,便在产业协同、城乡共建、就业联动、消费帮扶与社会援助的多彩画布上,徐徐展开。
  产业互通中的招与引
  绥德,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文化多元。如何熟悉县情、理清思路、打开局面?我先后走遍全县15个乡镇开展调查研究,面对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占比不足一成,以及全县四十岁左右妇女劳动力逾万的现实,经与组内同事讨论、论证,我们明确了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破局方向。2024年初,润宇工艺品有限公司,一家毛绒玩具企业,在绥德正式签约,短短四个月后便投产,首年销售逾两千万,为当地创造了两百多个就业机会,也创造了绥德项目落地的新速度。
  绥德枣林坪镇因枣树成林而得名,所产红枣是绥德红枣的典型代表,却因连续滞销而陷入困境。为解决红枣滞销与该镇产业单一的问题,我邀请了新疆林下经济的成功投资者前来考察,并成功引进了扬州三花鹅,在枣林中试养。首批大鹅于2024年中秋节进入扬州市场,因其绿色生态而销售火爆。如今,第二批鹅苗也已进场,养殖质态良好。枣后坪村党支部书记郝如飞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今年的白鹅养殖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订单收购模式让他们养销无忧。
  绥德四十里铺镇长于牛羊养殖,但该镇党委书记向我倾诉了牛羊肉市场波动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信心。我们深入剖析养殖业的特性及市场动态,认识到,唯有跳出传统养殖与销售的局限,以工业化思维推动深加工,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提升养殖业的附加值。为此,我搭桥引线,招引“裔家牛肉制作工艺”第五代非遗传承人房亚明与该镇联姻,共同创办兴牧源食品有限公司。2024年8月,食品加工厂建成投产,一系列熟食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壮大了集体经济,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文化互嵌中的品与格
  绥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公认的陕北民间艺术荟萃之地和陕北文化的中心腹地。来绥德工作后,我一直在思考,除了产业互通,如何实现两地文化互融,让流淌千年的运河文化与这片黄土地的深厚底蕴交融共鸣。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扬州的“文化品牌”和“精神地标”的城市书房,不正是将运河文化与黄土文化结合的有效载体吗?
  2024年5月,我们联络组迅速行动,协调两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书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和选址建议。我们提出将扬州的运河之韵与绥德的窑洞之魂巧妙融合的思路得到绥德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认可,并选定了绥德县中心永定公园内的窑洞作为书房的建设地点。书房由四座独立窑洞建筑组成,总面积约170平方米,设计上,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灵动,以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理念,构筑出一个兼具舒适与文化底蕴的空间。扬州图书馆的设计团队,精心提取了两地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元素,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在绥德城市书房的每一个角落。9月26日,全国首座窑洞书房,犹如一座文化灯塔,向全县读者敞开怀抱,不仅成为绥德民众的文化绿洲,也将成为邗江与绥德友谊的永恒见证。
  绥德因民歌、秧歌、唢呐、石雕和剪纸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殊荣。然而,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在此却鲜为人知。去年10月,为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一场名为“琴”牵邗绥、“情”系绥邗的古琴艺术名家音乐会,在绥德县文化馆内举行。这场视听盛宴,不仅让绥德民众领略了千年古琴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古琴艺术的热忱与向往。扬州斫琴大师的慷慨捐赠,为县老年大学带来了十床古琴。自去年11月起,作为古琴艺术的传播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每周在老年大学开设古琴公益课程,一年来,古琴班从入门到初级,以琴为桥,以乐会友,促进了两地非遗的深入交流,见证了绥德古琴艺术从萌芽到绽放的文化历程。
  人才互动中的责与策
  在“东西部协作战略”的宏伟蓝图中,我们始终把“三支”人员的选配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抓牢、抓实。今年以来,我们修订了《三支人员管理办法汇编》,落实保障措施,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邗绥两地互派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人才的双向流动和资源共享。截至目前,我们共选派了37名专业技术人才来到绥德履职尽职。朱生萍老师,作为2023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的获得者,接过丈夫的支教接力棒,促进了苏陕两地教育的深度合作与交流;青年中医师张世超,以其专业的医疗技能和细致的人文关怀,赢得了绥德群众的广泛赞誉;农技干部黄春健,头顶烈日、翻山越岭,在他耐心指导下,帮助群众通过科学养殖增收致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援外专技人才的责任……
  在我们联络组的努力下,2024年4月,邗江区春季主体班异地教学在绥德县委党校开班,这也是全市第一个在陕北老区开班的县级主体培训班。我们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邀请绥德县党员领导干部代表与邗江主体班学员分组互动交流,围绕产业科创、城市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4个主题相互分享经验做法、探讨热点难点,进一步推动两地干部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工作互进。
  情感互融中的苦与乐
  千山万水,阻不断邗江与绥德的心灵交融;万里之遥,却因苏陕协作的美丽约定,令扬州邗江与榆林绥德山海相连、心手相牵。一年多来,我克服了饮食差异的困扰,跨越了气候不适的挑战,获得了更加丰富的人生经历。
  来到陕北,虽然辛苦和付出较多,但收获更多:一是让我零距离触碰到了原本在书本里读到的“延安精神”“老区印象”,感悟了真理的光芒,淬炼了党性修养;二是让我对东西部对口协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三是用智慧和汗水换来了干部的赞许以及老百姓的一张张笑脸,让我感受到援陕工作的价值;四是在一次次的理念碰撞中、一次次的团结协作中,我与绥德的干部群众相交相亲相融,加深了珍贵情谊。
  工作之余,我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和感悟心得,文字的思考和表达远远不能呈现绥德这片红色圣地的人文、历史、文化及老区人民的勤劳、淳朴和智慧,它更多的是在绥德工作期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实践中的认知与感悟,目前《从大运河到无定河——苏陕协作绥德行》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系江苏省邗江中学党委书记,扬州市邗江区对口支援陕西省绥德县前方联络组组长,中共陕西省绥德县委常委、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