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原诗歌研讨会在西安外事学院举行 主办方供图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2024年12月28日至29日,为期两天的“本原诗歌研讨会”在西安外事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西安外事学院、汉语诗歌资料馆、长安诗社主办,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福春,诗人、文学批评家徐敬亚,中国当代诗集收藏家世中人,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诗刊》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彭敏,《长安诗刊》主编康雄虎及祁国、孟原、雨田、仲彦、古岛、秦客等来自省内外的20余位诗人、评论家、文学期刊编辑齐聚一堂,围绕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在会议开始时介绍了长安诗社的成立和“本原诗歌”的核心理念,鼓励大家围绕这一理念探讨新诗的发展方向。
黄藤提出“本原诗歌”理念,强调新诗应具备思想性、形式美和意境美,以实现与读者的共鸣和诗歌的繁荣。
研讨会上,与会者就新诗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了讨论。彭敏建议新诗应像古诗词一样进入校园,贴近青少年生活,同时注重修辞与现实题材的结合,以拓宽新诗的发展空间。
诗人秦客探讨了诗歌的未来,强调古诗词的辉煌成就和精神对现代诗的重要性。西安财经大学的李洁博士提出,新诗可通过与舞蹈、话剧结合获得新活力。研讨会上,多位诗人就本原诗歌的传承与创新、对社会文化的意义以及AI时代新诗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创作应结合传统与现代,注重创新,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会议中,诗人深入分析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过程。《诗经》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源头,反映了社会生活和情感需求,具有社会意义。唐诗、宋词在艺术上达到高峰,成为经典。现代诗风格多样,缺乏统一标准。新诗创作需加强引导和规范,以提升质量。
记者了解到,2024年12月28日,作为此次本原诗歌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诗歌文献展”也在西安外事学院开展。该展览展出包括诗集、诗论、期刊、报纸等重要诗歌文献1100余件,囊括了中国近五十年来各类民间诗刊、高校学生诗刊等汉语诗歌的重要文献,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诗集孤本。
黄藤在总结中指出,研讨会发言富有成效,激发了新的思考。世中人先生的收藏和与会者的诗歌观点陈述,都对中国诗歌发展有积极贡献。新诗需要这些努力的个体力量。本原诗歌研讨会为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尽管本原诗歌难以定义,但每位诗人对它有自己的理解。从下一届起,研讨会将更名为“本原诗歌作品推荐研讨会”,旨在通过公众和诗歌界推荐,发掘与唐诗宋词相媲美的现代诗歌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