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9日
北齐《王仲悦造像记》
北齐《王仲悦造像记》残石

  北齐《王仲悦造像记》,具体刊刻时间不详。
  残存字迹字口较为清晰,隶风明显,硬朗庄重的特点明显,字迹方俊严整,隶饰明显,横捺之笔尾部波磔甚为明显。此碑起收之处多露锋,让整体更具犀利爽率之意,如“形”“潜”“永”等字。古人云:雁不双飞。从此刻石中“慕”“上”“群”等字,可以看出古人作字因创作者水平高下,有时会表现出个性化的装饰性动作,亦可说明,汉字演变过程中,对审美的完善是逐步形成的。
  我们在摹写经典时,应观其整体,再一笔一画,分析其理,总结其要。带着问题去学,带着自己对字帖的初步理解去学。从实践中逐步抽丝剥茧,解决带入的问题,加深对字帖的深层理解,逐渐理解古人笔法之妙。
  整理:薛鑫 李磊

  历代书论选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清〕王澍《翰墨指南》
   释义:书法的学习必然是由“生”到“熟”的过程,同时也要懂得由“熟”再到“生”的进化。一开始的“生”,是因为力度不到位,心与手相互配合不够融洽。等到明白了由“熟”到“生”,便不会迷失路径,也不会随意被“时风”所同化,这时候新意就出来了,功夫也会在笔底下自然而然地化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