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5日
青年雕塑家风采·张天意
  我希望用最简洁的线条、最根本的形体呈现出一系列人们的“状态”。此系列作品中的“人”是模糊的、无性的、无民族的、无年龄的,它们代表了人类共有的某种状态,我以不同的材料,以抽象的、表现的手法塑造这种种状态的意象。单个几何体不过分夸张的变形,能够表现稳固的状态,然后在保留作品最大整体性的同时,丰富形体的层次;多个几何体的变形与组合可以概括运动中张牙舞爪的人,不同的线条形态交叠组合,使作品呈现出如圆舞曲般的音乐性。总体来说,这系列作品的感受是直观的,也是相对安静的,尽管是“向上”状态的意象,我依旧希望它看起来内敛沉稳,不脱离雕塑的纪念碑性。

张天意 《相聚》 铜 80cm×40cm×80cm 2018年

张天意 《憩》 白瓷 18cm×16cm×18cm 2019年

张天意 《思》 石膏 35cm×43cm×40cm 2019年


  此件作品是针对光州双年展中国馆的“竹意心源”主题创作的。
  自古以来,“竹”这一植物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坚韧不屈的精神,代表顽强的生命,被喻为“虚怀君子”。我借竹子“折而不断”的特点,用竹节作为主体,剖开后弯折变形,再将另一截竹节变作竹钉置于作品空间的末端,中间用钢丝相连,紧紧绷直,意图用两端持续拉扯过程中“力”的抗衡来表现竹子本性的“韧”。长在土壤中鲜绿的颜色象征着蓬勃的生命,作品整体的形态好似一架古琴,多个三角几何形体的构成稳定了作品“镂空”的结构。韧竹的不屈,不止在抽象化竹节弯曲压扁的“折不断”,也在它立于土地还向反方向倾斜的“拽不倒”里,更在那小小竹钉承受所有钢索后屹立不倒的“掰不弯”中。同时,借助现代工业化的材料对自然界植物的转换,在美术馆这一场域,探讨了人、自然、现代化进程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张天意 《韧·竹》 综合材料 200cm×140cm×550cm 2022年


  《涂色游戏》系列作品:
  想法很简单,就是像孩童一样,为一幅画作的诞生创造游戏规则。大多数作品的规则虽不相同,但逻辑近似:限定笔数,与他者进行回合制绘画。这里的他者起初是身边的朋友,我规定总共二十或三十回合,你一笔我一笔地开始涂鸦,在创作中会出现很有趣的事情,争夺、礼让、顺从、主导、辅助等等心理状态都会反应在每一回合的每一笔上,作品的创作方向是流动的、随机的,可能会完成一幅美丽的作品,也可能最后一团糟。但身边不一定总是有人,于是后来的他者我逐渐扩大到了人以外的事物上。比如在车上的时候,“车”就成了我的“他者”,规则变成了我选择颜色,然后将画笔轻放在屏幕上,任由车子的摆动急停,“操作”画笔完成绘画。再后来我游戏中的“他者”可能是小猫小狗,甚至是声音和光线,天气和天象也成为互动的对象,从人们心理状态的博弈变成了对人以外各样事物的会话,使越来越艰难的“创作”回归成了孩童时期天马行空的轻松游戏。
张天意 《涂色游戏5》 艺术级微喷 43.5cm×58cm 2017年

张天意 《涂色游戏13》 艺术级微喷 43.5cm×58cm 2023年

张天意 《渴望》 布面油彩 52cm×37cm 2014年

张天意 《三个苹果》 布面油彩 35cm×50cm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