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邓太尉祠碑》 《邓太尉祠碑》全称《冯翊护军郑能进修邓太尉祠铭》,也称《郑宏道修邓太尉祠记》,俗称《邓艾祠碑》。刊刻于前秦苻坚建元三年(367)的一方碑刻,无撰书者姓名。高133厘米、宽75厘米、厚20厘米,碑额有穿。正面文字剥落。碑阴有文字9行,每行29字,另有题名10行。碑文记述了冯翊护军管辖的五部城堡和部族名类,并有军府将士26人题名。
书法上以隶楷杂糅,属于由隶变楷的过渡期书体,笔法古淡,妙趣天然,但不背离隶法。此种写意手法和摩崖石刻那种书丹率意,再经数年风雨侵蚀那种沧桑随性就形的书风极似。此碑单字稚拙之气甚浓,部分横画的起笔处似有刻意的装饰性动作,略有篆书《天发神谶碑》之横画意味。横与捺收笔处却省减了许多隶饰,只见其势,但无其形,笔画则多细瘦,然其笔并无拖沓纤弱,而是使用篆籀笔法将细瘦之点画表现得更坚毅挺拔。稚拙之气还表现在起结字之上,如“为”“阳”“六”“义”“书”“永”等字,或大或小、或开或合、或曲或直、或紧或舒、或零或整,皆率性散淡、对比强烈,如“永”字结字,何止洒脱,近乎随性,笔画的结构位置显得极为松散,位置排布也别具他趣,即便如此,其依旧能融入整篇,不觉生硬,毫无违和之感。亦如一个“为”字,其末四笔点画则大小散落,形状各异,最后一点甚至为了找空位而落于一画夹角之间,结字灵动不乏其内。故知书之法对立统一既有其理,然不可显性现形,对立容易统一难。
整理:薛鑫 李磊
历代书论选
“学识谙练,入矩应规。”———〔明〕项穆《书法雅言》
释义:书法家首先其学与识应当达到精准、纯熟之程度,书写自
然,其作入乎字法之规矩,应乎手法之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