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9日
《长安西望 丝绸之路考古纪事》(连载12)
○ 海未平
  也就是这个时候,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考察团第五次来到中国。斯文·赫定已经61岁了,这次是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委托,为开辟经中亚通往中国的航线做气象考察。这支考察团由不同学科和不同国家的科学家组成,考察目标是中国西北的戈壁沙漠和蒙古等地。1927年1月30日,斯文·赫定取得了北京张作霖大帅府的许可。张作霖大帅府的许可是一个有损国家主权的决定,因为斯文·赫定考察团所获文物和数据将被他们带走,况且空域资源岂容他人随意测量使用?消息传出,北京知识界群情愤慨,随即联合舆论界造势反对此决定,这给张作霖大帅府和斯文·赫定造成了很大压力。国家虽然不堪,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自觉却并未沉沦。3月9日,斯文·赫定致函沈兼士,请沈兼士代向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转达谈判合作的意愿。中国学术团体协会派出徐炳昶和刘半农等人与斯文·赫定交涉谈判。4月26日,双方达成一致,签订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为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事与瑞典国斯文·赫定博士订定合作办法”。其中规定,双方在中国学术团体协会领导下成立西北科学考察团;设中国及外国团长;中外科学家各占一半;采集品留在中国。5月29日,西北科考团出发,徐炳昶担任中方团长,中方团员包括考古学家黄文弼、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人。
  当时,铁路只通到包头,科考团到达包头后,骑骆驼向北越过阴山,然后一路向西,穿过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进入新疆。科考团在额济纳架设气象仪器时,被新疆省主席杨增新侦知,误以为是大炮,紧急在哈密布防了一个团的兵力以加强防守。后来误会消除,科考团才得以继续工作。
  科考团用时3年,行程18000多公里。黄文弼仔细踏勘了蒙古、中国新疆两地几乎所有的重要文化遗址,包括秦汉长城遗址、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库车库木吐拉千佛洞、拜城克孜尔石窟等等,这些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有文物管理机构对其加以保护。同时,黄文弼还收集了大量的文物资料和拓片等物品,共计80余箱,其中包括在楼兰遗址收获的明确记有西汉纪年的汉简70枚。这是中国考古学家的脚板第一次踏过祖国西部和丝绸之路,这个领域也正是由黄文弼所开创。科考结束后,黄文弼先生撰写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至今仍是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的珍贵文献。
  1934年至1937年,黄文弼先生随西北科学考察团第二次进入新疆考察。这一次他花了一个月零三天的时间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探寻荒漠中的古迹和古河床,意图揭示塔里木盆地的古代文明和地理变迁。
  1935年,黄文弼先生以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身份被派驻西安任办事处主任。1937年,当京津三校迁来陕西组建西安临时大学的时候,黄文弼先生就开始在历史系任教,一直到1947年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时才离开,时间长达10年。
  1943年,在担任西北大学历史系主任的第二年,黄文弼先生第三次前往新疆考察。因为熟稔西北史地,他越来越觉得开展西北边疆研究对国家至关重要。1944年,在他的奔走呼吁下,西北大学边政系获批成立,他亲自担任系主任。
  1945年4月,国立西北大学历史系成立西北文物研究室。1946年夏,西北大学从汉中搬回西安。1947年5月,西北大学历史、边政两系学生成立了考古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考古调查。
  黄文弼先生被称为“中国西北考古第一人”。此誉堪当,他的确是中国丝绸之路考古的开创者,也是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的奠基者。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思想家、史学家侯外庐先生担任西北大学校长,他不拘一格,大量延聘人才前来任教,当时之西北大学煌煌然也。
  1954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设立考古班。两年以后,西北大学历史系设立考古专门化,马长寿任考古科研室主任,陈直任副主任。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中国最早系统研究突厥、匈奴、乌桓、鲜卑、南诏、康藏、氐羌历史的著作都出自马长寿教授之笔。他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1955年调任西北大学,并根据国家规划筹建西北民族研究室。马长寿教授在西北大学开创了西北民族史研究,并继承黄文弼先生的边政研究,开创了西北边疆史学科。
  陈直先生是著名的秦汉史专家和考古学家,他的著作是这一领域的扛鼎之作,至今无出其右者。陈直先生本来是一名银行职员,却被侯外庐先生延聘至西北大学任教。他善看瓦当,有一科班出身教授不服气,在街上买来一块烧饼,蘸墨汁拓在宣纸上,然后拿给陈直先生,请先生鉴定这是何时之瓦当。先生看了半天,说,“这就是个坨坨馍”。
  1961年,西北大学考古专门化改为考古专业,后停招了几年,1972年又恢复招生。当时的考古学还不是一级学科,它只是历史学之下的二级学科,一直到2011年,考古学科才成为一级学科,就在当年,西北大学考古学就申请获得了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1964年,国务院批准,在西北大学设立中东研究所,这是全国高校首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之一,以研究西亚、南亚、北非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为主要业务,彭树智先生就是在这里创发了著名的文明交往论。这样,加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以及西北民族史、西北边疆史研究,西北大学形成了一个丝绸之路研究的学科群。
  实际上,西北大学开展中亚考古研究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
  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王建新考入西北大学考古专业,1982年毕业,留校工作。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的第二代团队逐渐走上前台,他们将沿着前辈们的足迹,把这条学术之路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