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6日
《商山四皓》赏析
○ 洛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刘振晓 徐珺瑛
  商山四皓
  唐·李白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
  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商山四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天宝五年,即公元746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还有一种说法是开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李白从湖南入长安求职途中所作。我本人倾向于天宝五年成诗,因当时李林甫构陷韦坚,危及肃宗,李白借咏秦末汉初四皓之事,着重从气节、风范方面赞颂了“四皓”豪迈、昂藏、超凡脱俗的性格特质。写景寓情,意在怀古,有几分羡慕商山四皓隐居不仕之德,且向往这种清静环境,这可能也与谪仙人郁郁不得志的境遇比较契合,诗句含蓄深沉,蕴藉丰富。
  前八句写四皓“避秦”,中八句写四皓“安汉”,最后四句写世人对四皓的景仰。商山四皓,即秦末博士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诗意为:
  四皓气度高古隐居于南山里,卧松听雪,似人似仙。紫气拂窗,流绿盈门。不论四方之来风,不管四时之变迁。任他群雄并起、战乱不休,我自避世安处,此乐何及?
  可惜呀,秦皇究竟失了王道,高祖刘邦开启大汉雄风。然而佞臣蒙蔽圣聪,太子地位不保。四皓辅佐明主,太子如虎添翼。四皓本该居庙堂之高,锦衣玉食,但他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既然兼济苍生的心愿已了,那就任胸臆如白云般随意舒卷。
  应该是冥冥之中的天地造化吧,似有迹可循又鬼神难测。商山四皓誉满京城,高风亮节万世敬仰。
  第一部分,诗人以庄严、肃穆的色调,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高士隐居图。巍巍南山,林木葱秀,明月清风,流泉飞瀑。云蒸霞霭,流光溢彩,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离喧嚣之尘世,远残酷之征伐。四位高士时而仙风道骨、争论不休,时而返老还童、天真无邪,时而举棋凝思、落子开怀。或醉卧在松雪间,与日月共语;或捻须于巨石上,和《春秋》对谈。任天下龙争虎斗天昏地暗,管什么生旦净丑你方演罢我登场。用唐代《山僧歌》来诠释他们的适意更为绝妙:
  闲日居山何似好。
  起时日高睡时早。
  山中软草以为衣。
  斋餐松柏随时饱,卧岩龛、石枕脑。
  一抱乱草为衣袄。
  面前若有狼藉生。
  一阵风来自扫了。
  独隐山。
  实畅道。
  更无诸事乱相挠。
  第二部分是全诗的中心内容,叙述了商山四皓出山入朝辅佐太子刘盈的事。诗人直抒胸臆,赞颂了“四皓”功成不居、豁达大度的品格,也道尽了汉初宫廷波谲云诡的斗争,尽显了商山四皓高远的影响力。
  第三部分,是诗人针对“四皓”超凡脱俗的品格和风范的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敬仰与钦佩之情。
  至于四皓的隐居地,应该是首在洛南县高耀镇之文显山。文显山又叫云架山、地肺山,无论是李白的看图作文,还是神思遐想,其原诗之意境,颇合文显山南崖之实景。今日我们重读《商山四皓》诗,似乎他们就在眼前,健步如飞行走在文显翠屏中,在云架山脊上,走过我们洛南县四皓镇的绿水村郭,走过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翻越秦岭,回到长安,安刘济世,再隐商山,在丹凤商镇走完斑斓人生。他们带来的是古时智者的眼光和高风,也带来了“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历史注脚。带来了22益商洛的厚重历史,也带来了洛南这个康氧之都的美好明天!
  我们也作诗一首,请大家共同欣赏:
  商山四皓歌
  秦岭最美是商洛,非惟胜景赛极乐。
  钟灵毓秀风水地,翔鸾集凤福禄泽。
  风物云聚百代计,人文荟萃千古谜。
  拈须无吟情寄谁,请君暂听四皓歌。
  (一)
  唐秉周术,吴实崔广。
  秦末博士,万古流芳。
  博通古今,明辨是非。
  礼典教职,尤精兵医。
  红尘滚滚,心怀忧惧。
  驷马高盖,富贵如履。
  南山魏巍,商芝疗饥。
  荒野茫茫,任我驰奔。
  (二)
  东越秦莽觅圣地,文显结庐摘星辰。
  攀藤附葛开险路,琴棋吟唱享太真。
  梅兰竹菊作良友,麋鹿灵猿共佳邻。
  云月共语长抒意,高山流水有知音。
  (三)
  壁立千仞,心远及高。
  丘壑绵绵,四皓昭昭。
  进退犹疑,风拂心光。
  花开云卷,随意舒张。
  古来多少贤达士,
  体悟四皓情一腔。
  也随商山皓,悠然白云台。
  不思虞唐远,处处是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