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齐敏)10月9日上午,西咸新区作家郑曼长篇小说《乐人》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西咸新区茯茶镇举行。雷涛、李震、韩霁虹、韩鲁华、王海等40余位文学评论家、专家、作家参加本次活动。
长篇小说《乐人》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当下的中国乡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特殊文化群体——“乐人”的曲折命运与多彩人生。
会上,著名作家贾平凹、白描、阎纲等发来贺信,雷涛、李震、韩霁虹、韩鲁华、王海等专家先后对该作品进行讨论发言,现场气氛热烈。
贾平凹在贺信中表示:“长篇小说《乐人》的创作背景是陕西关中,文化基因是古老的秦腔,所讲述的故事一定是厚重而耐读的,也一定会令我们感到文学的亲近和生活的温暖……这既是一种血脉般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的传承与担当。”
白描在贺信中说,“《乐人》的意义决不仅仅揭示了乐人这个乡村特殊文化群体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存样貌,而且通过对这一群体性情各异人物性格的塑造,昭示了我们民族的内生活力。”
阎纲说:《乐人》是“人生舞台”灯塔般的风向标!熟悉的陌生人,余味曲包。像电视连续剧一样欲罢不能,改编电影和电视剧恰逢其时。
雷涛表示,小说中大量的诗歌,秦腔的弦板腔、碗碗腔、眉户等小门类戏曲剧种为整个文本增辉不少。在泥土里作诗是整部小说的根,一棵大树有了根一定会开花结果。
李震说,这部小说既唱响了现代文明冲击下传统文化艺术的挽歌、底层艺人生存的悲歌、美好人性和强大生命力的赞歌,也是向全社会发出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民间乐人精神品格的振聋发聩的呐喊。
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韩霁虹说,《乐人》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陕西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场域和路径。秦腔在书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不单单指戏曲本身,更像书中人物的精神血脉,寄托着难以言说的追求和生命里的大爱大悲,成为以他们所代表的民间艺人的心声和精魂。
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副局长杨彬彬致辞表示:长篇小说《乐人》的出版,不仅是对作者创作生涯的重要总结,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与致敬,希望今后能够推出更多优秀作家,用笔触记录时代、书写人生、传承文化。
“我生在陕西关中平原,长在陕西关中平原,所以黄土地将永远都是我作品的创作底色。秦腔的粗犷与独特,如今已盛誉世界。可秦腔的来源,秦腔传承的命运,秦腔所经历过的艰难困苦,却无人知晓。我也是想通过民间艺人的故事来激发人们对非遗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未来,我将继续深耕关中大地的传统文化,创作出更多让自己满意让读者喜欢的作品。”小说作者郑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