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4日
第九届中华文化遗产研习营在榆林开营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相互理解,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联合举办中华文化遗产研习营活动。8月20日,由陕西省文物局承办、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协办的“从石峁到长安”第九届中华文化遗产研习营,开营仪式在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报告厅举行。本次研习营共邀请52名台湾教师和青年学者参加。国家文物局交流合作司二级巡视员、副司长朱晔,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钱继奎,陕西省委台办副主任王政君,榆林市委常委王华胜,研习营团长王祥龄,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陈春霖出席开营仪式,仪式由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会长张彤主持。
  开营仪式上,王华胜向研习营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向研习营团队介绍了榆林市历史文化和境内文化遗产情况,同时也祝愿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钱继奎指出,陕西是中华民族及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其中有九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些珍贵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见证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坚韧智慧、博大精深。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两岸同胞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和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根与魂。希望以本次研习营活动为契机,把陕西文物人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新发现、新研究和新成果与台湾教师和青年学者分享,一起领略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研习营团长王祥龄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习营,能与各位教师和青年学者互通有无,彼此互相了解、共勉,能够继承传统的中华文化,发扬传统文化,能够创造出新的中华文化,并享受这种生活和文化,两岸之间能够共生共存共荣。
  朱晔强调,本届研习营规模空前,参加的台湾同胞人数是往届的两倍,这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更有力地展现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两岸有识之士始终相互信任,相向而行,以文化和文物交流架起两岸同胞心灵相通“跨海大桥”的坚定决心。希望各位台湾教师和青年学者能将在本届研习营中眼观耳闻和心灵感受到的中华历史滋养和中华文化浸润,通过言传身教带回台湾,融入生活,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领悟中华儿女之“大道”,进而坚定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为两岸更加美好未来而努力的信念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动力。
  开营仪式后,大家合影留念,并参访榆林市图书馆及陕北民歌博物馆。
  参访陕北民歌博物馆的过程中,研习营成员与讲解员热情互动,沉浸式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参访结束后有台湾同胞表示,在博物馆里,她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精彩的表演,通过表演,让他们能更好地感知榆林历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次让人很享受的经历,很精彩,也很开阔眼界。
  8月21日,研习营团队先后参访镇北台、红石峡、石峁博物馆、石峁遗址,实地考察了解榆林历史文化。许多台湾教师和学者表示,非常感谢主办方对此次活动的精心安排,为两岸同胞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通过一天的交流学习,他们深刻感受到了榆林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这次活动收获很大,希望可以更多地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参与进来,也将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共同努力。
  8月22日,“从石峁到长安”第九届中华文化遗产研习营团队前往西安继续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