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坡柳到林公柳再到左公柳,虽然在各自年代里均饱经风霜雨雪,但仍然能愈挫愈勇,不断焕发古木新枝的生机活力,不正折射出中华民族面对内忧外患,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所以,凤翔左公柳,承载着民族深沉的文化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神树涧”乃至整个大西北传播左公精神的左公柳,绝大多数虽不是左公亲手所植,但又何妨,因为这是人们纪念左公的最好方式。
……
文献记载,在西征新疆之前,左宗棠曾写过一封家书:
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事实就是这样,在晚清那个投降派主导的朝堂上,左宗棠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使自己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柳、留谐音,人们希望为保家卫国而视死如归的左公精神长留天地间。所以,不断有人咏柳颂柳。清代诗人肖雄《左公柳》诗曰:
十尺齐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
应同笛里迎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
在近代中国,对于捍卫民族尊严、捍卫国家利益,左宗棠所建立的业绩与功勋无人能比!诚如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曾感喟:左宗棠是近代中国“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梁衡在他的散文《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中赞美左公:“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播撒建设的种子,随着硝烟的退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古往今来,于战火中不忘栽树且卓有建树的将军恐怕只有左宗棠一人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史看似走远,却就在我们身边。左公及其保家卫国的一众将士虽然走进了历史深处,但他们那种为了维护祖国统一而浴血奋战的家国情怀却永远不会消失,就像那扎根漠野成千上万的左公柳一样,以他们的坚贞顽强,守护着我们这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也守护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心中一时感叹,不觉吟诵道:
《左公柳》
漫漫边关夕照红,依依翠柳舞春风。
新枝动处旌旗涌,为忆当年一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