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青/绘 “内部渠道特供”“专供名酒匹配高端身份”……据中新社报道,日前上海警方侦破特大非法制售“特供酒”系列案件,查获各类“特供酒”1000余瓶,对烧制酒瓶、印刷标贴、非法灌装、网络销售全环节“一锅端”。
一瓶成本十元的普通基酒,贴上“特供”“专供”的唬人标签,价格立刻冲上千元,可谓“一本万利”。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已严禁各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标识的物品。“特供”产品之所以屡禁不绝,一是制销更为隐蔽,且摇身一变身价翻倍,利益驱动力很强;二是仍有消费者“趋之若鹜” —— 喝的是酒,咂摸的是身价的味道,满足的是社交场合的虚荣心。买卖双方围绕“特供”二字自娱自乐,却往往忽视了勾兑假酒的法律风险、安全风险,一边扰乱市场秩序,一边助推特权思维。对此,相关部门要多管齐下,斩断“特供酒”产供销链条,也要以案释法,提升公众防范意识。
作者:陈曦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