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通讯员 韩晴珊)6月20日,渭南市蒲城县政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蒲城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屈建宁,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闫青岳,县政协副主席陶小杰,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小辉陪同调研。
委员们先后走访蒲城酱酿技艺梨花里工坊、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通过实地察看、现场询问等方式,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困难。
座谈会上,李小辉汇报蒲城县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情况,6名委员分别从加强宣传、丰富非遗文化的传承方式、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完善保护体系,推动全县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突出抓好问题整改、突出抓好系统保护、突出抓好展示展演”三个方面做好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
会议要求,非遗保护工作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摸清县域非遗底数。加快制定传承人培养、带徒传艺、传承奖励等制度,用制度规范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传帮带,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稳步发展夯实基础。坚持“普查原始资料、整理普查线索、建立本级名录、遴选重点项目上报”的原则,对县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确认和登记,逐步完善健全蒲城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
蒲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将以此次专题调研为契机,以建设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目标,形成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设施体系、资源体系、人才体系和数字化保护体系,实现“资源富集、项目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目标,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全县文化和自然遗产。从“坚持非遗产品化,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坚持非遗产业化,有力支撑旅游业态;坚持非遗品牌化,赋能旅游发展”三个方面开展非遗保护利用工作,在打造历史人文、研学旅行、红色旅游三大目的地中展现独特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非遗传承保护中,真正做到让非遗保护“活”起来,让旅游产业“火”起来,让群众口袋“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