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4月26日晚,一场特殊的古琴雅集活动在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内的陕西秦腔博物馆举办。本次音乐会是西安交通大学教工古琴协会成立的首场音乐会,也是首届《古琴演奏实践》中级班结课音乐会,同时还是西安交大人文学院3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
此次音乐会的主题为“永遇乐”。当晚,由教职工及其子女参演的《关雎》掀开了这场古琴吟诵雅集的大幕。孩子们空灵的吟诵让《诗经》之美更加具象化。《流水》《凤求凰》《卧龙吟》等古琴曲目的演奏韵味悠长。朗诵《归去来兮辞》、琴曲合奏《酒狂》的响起,让音乐会进入了下半场的高潮。一曲《关山月》悠扬苍茫,独奏曲《捣衣》一展儿女英雄之情而不失其正,一曲《黄莺吟》吟赏春风,琴笛合奏《平沙落雁》委婉流畅。《送别》饱含深情、意境悠远。音乐会在《古琴演奏实践》中级班学生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中落下帷幕。
据悉,《古琴演奏实践》中级通识课程于2022年9月首次开课,课程以演奏实践为主体,引入多元化实践形式,拓展了博物馆学习、琴谱临摹、琴铭篆刻、演奏教学、经典阅读、音乐会演出等多项活动,致力于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体验古琴文化,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琴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开设两年多来,目前已有200余名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此次音乐会也充分展现了《古琴演奏实践》课程的教学成果。
该课程负责人、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梁睿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希望能构建丰富多彩的古琴美育尝试,也期望从古琴课程辐射到校园生活,带动不同学院、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与学生,再到附属的幼儿园小朋友及小学同学,甚至辐射到社会当中去,让古琴艺术与文化深入人心,让大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