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9日
西安: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兴市战略
   文化艺术报讯(见习记者 马溯萱)4月17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超就西安文旅发展特别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总体情况作了细致的阐述。
  孙超表示,2023年,紧扣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抓文旅全面复苏的机遇,特别是在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在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808.78亿元,接待游客2.78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3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将主要抓好“六个提升”,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兴市战略,为不断开创西安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更大的文旅力量。
  首先,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水平。以推动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保护利用为突破,聚焦太平遗址、秦东陵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秦始皇陵、西安城墙等重要文化遗址,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重点文博场馆,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融合性转化、沉浸式展示新路径。办好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建设高品质“博物馆之城”;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能级。做强传媒、影视、动漫、文创等优势产业,创建10个特色产业聚集区,构建“1+6+N”文旅产业链群。
  其次,提升数字文旅发展水平。以科技赋能为突破,大力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2024年培育100家竞争力强的数字文化企业,构建数字文旅产业集群、产品矩阵。积极运用XR扩展现实、3D裸眼等技术,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景区,打造元宇宙新产品新空间。2024年培育30个沉浸式文旅项目,积极应用数字新场景,进一步增强文旅产品科技感、时尚感和吸引;提升文旅融合创新供给能力。以深化融合赋能为突破,全面提升研学、购物游、工业游、乡村游等品质,壮大夜游经济、汉服体验、城市漫步等业态,2024年计划进一步发放文旅体消费券,释放文旅消费动能。继续做强“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城市IP,做新“西安年·最中国”“长安夜·我的夜”等活动IP,做精“博物馆之城”“西安演艺”等文化IP,做实“西安城墙”“兵马俑”等旅游IP。
  同时,提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水平。以深度打造“西安演艺”品牌为突破,推出《大秦》等演艺新品,支持陕西大剧院、长安乐等剧院剧场组织国内外一流演出,丰富演唱会、音乐节、脱口秀等时尚化演出供给。创作一批精品出版物、舞台剧和热播影视剧,推动微短剧、纪录片产业壮大成势;提升文化体制改革内生动力。以深化改革为突破,推动运营创新,特别是加快西安文艺发展研究院市场化运行和长安书院、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推出3个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监管,推广旅游先行赔付机制。推动营销创新,构建“精品演出+旅游推介+文化交流+项目招商”四位一体营销新模式。推动外联创新,加快开行面向中亚的人文旅游专列,服务“一带一路”大格局。
  此前于4月16日举行的该系列发布会,介绍了西安市新城区、雁塔区、灞桥区2024年在科技创新、改革以及文化赋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
  新城区在资源转化上,打造永兴坊、易俗文化街区、皇城里民乐园、幸福林带环球港、金康路茶文化街等5个消费街区,旅游总收入增长12%以上。加大皇城坊、尚德映巷招商引企力度,加快推进长盛坊项目建设,打造顺城巷“L”型文旅动线。盘活西安火车站东侧16万平方米楼宇存量空间,放大文旅资源溢出效应。同时,实施全域增绿扩绿,提升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3个,新增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
  雁塔区坚持“一街一景、一园一品”,新建、提升绿地广场8个,新增绿地10万平方米,加强溯源控污治理,努力还群众碧水蓝天,打响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品牌。在推进民生福祉提标攻坚上,优化全龄服务供给,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以上,新建5所学校,新增学位2250个,新建、提升25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加快完成“三大馆群”内部装饰和展陈布置,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灞桥区聚力文化赋能,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半坡遗址、汉文帝霸陵、灞柳风雪、纺织记忆、陈忠实故居等区域专属文化IP贯通联动,将历史遗存与城市风貌、自然景观等串珠成线,着力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