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2日
秦腔的魅力
○ 西安市长安区第六小学六(5)班 侯淑甜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我是个地地道道的陕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秦腔”就起源在这里。
  我的爷爷会拉二胡,对二胡很热爱,他同时也是个秦腔迷,走到哪里都要带上他的快生锈的收音机来听秦腔,说话也半句不离秦腔。爷爷总说:“我们唱的可是秦始皇的口音,魅力可大着呢!”可是小时候的我根本不懂,秦腔的魅力真的大吗?值得老一辈的人天天提到它吗?
  后来我才了解,秦腔别称“梆子腔”“陕西梆子”。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就比如说著名的《血泪仇》《二堂舍子》《三滴血》……
  星期六的中午,我兴奋不已,因为爷爷要带我去看秦腔表演。我和爷爷参观了演员们的化妆间。演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认真熟悉自己的台词,做好面部表情工作。过了一会儿,演员就变成了戏剧中的各种人物,有的戴凤冠,有的穿长袍,还有武士,简直回到了古代!
  当舞台上传来响亮的锣鼓声时,演出开始啦!观众席立刻悄然无声,绚烂灯光下,演员们出场啦,第一折戏《哑女告状·背妹》,由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看得大家很是惊讶,都合不拢嘴!接下来是《伐子都》,主要是功夫戏,男演员翻跟头、跨大步,那可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第三折戏《挂画》,演员优美的身姿、轻快的脚步,在舞台上穿梭自如。最后一折《游西湖杀生》,我津津有味地看着,只见戏中的李慧娘口对火把猛地一吹,一团火光飞起,吓得大家目瞪口呆,顿时掌声四起,太精彩了!
  演出结束了,演员老师看我们痴迷的样子,现场抽了几位幸运观众来体验秦腔文化,我有幸被请上去,和一位演员阿姨学秦腔,阿姨每唱一句,我就学一句。从唱腔到眼神、表情、动作,都学得有模有样。最后,演员叔叔教我如何拉二胡与秦腔结合,让我开阔眼界。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认识了秦腔,还明白了演员的辛勤付出才能造就舞台上的精彩。我觉得我们应该把秦腔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爱上秦腔,让中华大地处处洋溢着秦腔的味道。

  老师点评:秦腔是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古陕西、甘肃隶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文章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展示了《哑女告状》等秦腔传统曲目,把秦腔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对秦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中神态动作刻画详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学们,去了解欣赏欣赏吧,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秦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指导老师:赵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