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0日
艺术人生
孟继红:以钢琴教学之翼,助力青少年音乐梦想
  在中华大地上,钢琴教育逐渐从西方音乐的舶来品,转化为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教育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尤其是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钢琴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同时,钢琴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线上教学、集体课、小型音乐会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日益普及。在这股热潮中,钢琴教育家孟继红女士以深厚的教育背景、人文情怀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
  拥有多年钢琴教学经验的孟继红,深知钢琴教育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摸和情感的交流。她的教学风格独特而富有创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摈弃原有枯燥的教学方式,引入独特的“交互式”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进行游戏互动、交流与反馈,多用赞美之语,建立孩子学习钢琴的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巧、理解音乐,引导他们去感悟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过去数年中,孟继红持续关注钢琴教育的发展动态,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钢琴人才贡献力量。在教学实践中先后出版了教学专著与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得“年度优质课教师”“突出贡献者”等。她曾出版书籍《音乐课堂教学漫谈》,发表的论文《从钢琴教育艺术视角看专业教育中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荣获“教育研究与创新”论文评比一等奖,《试论音乐欣赏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荣获河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论文评选论文一等奖。此外,孟继红还受到行业认可,受邀成为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濮阳市音乐家协会钢琴教育学会副会长,为当地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些也证明了她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广泛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研究钢琴教育在现代化背景下如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孟继红还负责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如《钢琴课程中“交互式”教与学的实践研究》《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研究》等。在研究过程中,孟继红从课堂教学到积极走访,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对现有的钢琴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在《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研究》这项课题中,孟继红强调钢琴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技巧的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情感教育。通过对国内钢琴教育方式的深度分析,她提出了一套完善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策略。该策略包括:一是营造和谐的审美氛围;二是创设有益的情感情境;三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通过这些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在钢琴学习中体验到愉悦与成就感。这些课题研究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于推动中小学钢琴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并将研究成果总结成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中。
  在孟继红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音乐教育家的影子。她用自己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教学水准,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多元化、个性化之路添砖加瓦;她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不断为中国的青少年钢琴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孩子们的未来插上音乐的翅膀。我们相信,在众多如孟继红一般专业、敬业的音乐教育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中国的青少年钢琴艺术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林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