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4日
趣雅而气清 ——读徐晓荔花鸟画作品有感
○ 郭禹池
徐晓荔 《新时代 新家园》 绢本设色 190cm×140cm 2022年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 宋·苏轼

  晓荔让我看了她的花鸟画近作,要我写出一点文字,而我迟迟没能动笔,乃是因为拖延症的毛病病得不轻。另外就是我并不是批评家、理论家。像批评家那样“城墙里”“城墙外”绕文字、术语天花乱坠我不会,以至于其实内心很恐惧写东西,更恐惧写评论性的文字。而我之所以又痛快地答应了,没作任何推辞,实在是因为我不能推辞!
  晓荔和我是汉中老乡,都有过背井离乡,在远离故土的城市来谋求发展,有着共同的艺术梦想和追求。汉水故园里春雨岚山、日出江花以及江畔的水鸟声声、芦苇红蓼也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所以,在异乡相识便多了一份相惜,亦即是我不可推辞的缘由。
  她比我早来画院,我来到画院时,她早已安营扎寨,有了很多的创作业绩。而我初来,没有画室,在二楼西墙顶头的半间屋里落脚。不过,屋子虽小,亦足容膝。虽然少了迂翁屋角的杏花,有三五同事常来造访,亦不觉其陋且狭而生出凄然。
  稍有空闲,我也会爬着楼梯到楼上去“访友”,晓荔的画室便是常往的去处。因为,她把画室内外都打理得干净、精致而惬意。室内,老旧的墙壁、水泥地面清扫收拾得一尘不染,新中式的边柜和窗边罗汉榻算是新置设的家当。几个画院同事也总喜欢围在她那张有些残破也有些古旧味道但木纹清晰的老榆木八仙桌边喝茶。喝茶之时也顺便欣赏一下毡墙上、板子上她正画着的画。偶尔会顺手拨弄一下放在画案上的兰花。养兰花,晓荔是行家里手,屋里屋外种有好多盆,楼道上更是被她捯饬得花木众多、绿树映墙。她精心经营着这么个空间,营造出平静又能淡然的氛围,令其置身其中,读书、作画,习字、会友,能身心安泰,岂不畅然而快哉!
  我不知道她给自己的斋室取何名号。我常常给不同行的朋友说:画画是件苦事!然而,在晓荔的画室里,的确可能感受不到何为苦!能想象她浸淫在静怡之中,静心耕作的情态。画得累了,推开窗,看看树影婆娑后面闲散着的云,春来,那叫春云浮空,秋去,望此云,也能秋思浩荡。
  好一处精心安设的画画的道场!
  在晓荔的画里,由画人的心境养出环境,再由环境反哺于画里的那种娴静情致的循环又再一次被印证。于是,读画亦能读人。
  她对绘画的题材是有所选择的!很少见她画牡丹、荷花一类中国画里的名花,也没有四君子一类典型寓意言志题材。她似乎更乐于寻找一种不为常人所重但却是日常熟悉的“在野”花草或田间稼穑植物。这种题材带来的好处,其一是没有固定的成法可依,能实现其绘画表达的自由性;其二便是通过现场写生来表现题材从生活中得来的新鲜感。在《西红柿》《芭蕉》和《豆荚花》等作品里,便能清晰地看到这种不落常套的新鲜内容。称为写生,实则已不是通常认知里的写生。

徐晓荔 《春和景明》 纸本设色 140cm×350cm 2023年

徐晓荔 《家园》 绢本设色 140cm×175cm 2019年

徐晓荔 《蜕变》 纸本设色 90cm×86cm 2020年

徐晓荔 《毛坝写生·新绿》 纸本设色 46cm×34cm 2022年

徐晓荔 《绿柳烟外》 纸本设色 240cm×140cm 2022年

徐晓荔 《大河孕万物》 绢本设色 200cm×140cm 2021年


  或者说,这类作品超越一般写生,是对景的创作。
  晓荔的绘画出自学院派,在学院里接受过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系统而扎实的造型锻炼和读书积累训练,并培养起对中国绘画所具有的那种笔、墨、形、色、身、手、眼全方位感知觉的调动能力,使她既敏锐又理性。所谓敏锐,是她在观察具体物象时很能细致入微,抓住鲜活状态下个体物象的独有特征。所谓理性,一是指她明白绘画是心境融于点线面造境的艺术,不是描绘物象的表面;二是指从各种自然物象里抽离出属于她自己对“境”的理解、经营和表达。
  如她的那幅描绘芭蕉、屋宇和众多白鹭鸟的大画,天空有祥云飘过,画面的内容像是真实的存在,在某个清晨,回眸一瞬,便有了永恒的定格。而这种在视觉经验里的某种真实,实则是绘画造境、匠心经营的结果,光有敏锐的感知力是不够的,感知力作用下的理性的对“境”的造,才是她的心思所在。
  这使我想起《诗经》中的句子:“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无论诗句还是绘画表现,造境的深刻,永恒性的真实,都无异是源于内心深处亦然存在的心象,她只是借着笔墨、形色把情与景对接、交融凝聚罢了。故而,正应了苏子那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在晓荔的近期花卉作品里,有一种清新的诗意存在!
  诚然,这种诗意追求的唯美理想,与官方艺术的那种宣教功能是远离的,也与那种“冲锋陷阵”勇士们的当代性追求相去甚远,它更多呈现的是绘画的审美功能。在审美愉悦的过程里,抒性灵,达性情。在人格与审美相统一的理想里修心、悦人,并自悦,来实现艺术作品的另一种社会价值。
  也许以这样的说辞来表述徐晓荔的近作是合乎情理的,这是我的认识。但是,对于一个深怀“趣远之心”的画人,这样的词叙显然不够精准,也不够全面。然而,我没有词了,我无法作出更深的评述,对未来也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如前所说,我不是理论家,是被绘画实践耽误了,同样操笔墨家什,只能以画者的理解完成一次不可推辞的允诺。好在,绘画审美的全过程是有观众参与的,观众们会有他们自己的解读,也会有其他友好同道为晓荔提供前瞻性的建议。晓荔她本人在进行艺术探索时,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会不断地积蓄力量、调整方向,实现不断突围的同时,在她自己认定的路上,实现“自我”的圆满。
  (作者系美术学博士、陕西国画院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