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4日
我与寿峰寺 ——宜川县寿峰寺重层水陆壁画的修复之旅
○ 张江源
    修复后西壁(局部)

    剔除上层地仗层

    寿峰寺清代壁画揭取前(上)后(下)对比图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遗产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寿峰寺的水陆壁画便是这道光芒中的一束。
  寿峰寺大殿壁画的现状
  寿峰寺位于宜川县城东南56km的寺里村,坐北向南,北倚蟒头山,南对寿峰寨子山。寿峰寺大殿建筑体采用土、石、木为主的建筑材料,早期因年久失修,局部出现墙体开裂、木构件糟朽、屋面漏雨等状况,对建筑内部的壁画构成严重威胁,壁画损毁十分严重。加之风沙、强紫外线阳光辐射、温度剧烈变化等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使壁画出现地仗层空鼓、裂隙、大面积脱落、酥碱,颜料层龟裂、起甲、脱落,画面烟熏、贴纸、划痕、泥渍、虫洞等诸多病害,壁画遭受侵蚀,逐渐惨烈黯淡,严重威胁着现存壁画的长期保存与展示,甚至面临消失的风险。
  寿峰寺重层壁画展现了明、清两个时期的水陆画内容,具有寺观壁画典型的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008年,寿峰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遇见寿峰寺
  我是2016年调入宜川县文物管理所后,领导安排我主要负责寿峰寺的文保工作。随后,我第一次去了寿峰寺,当看见壁画惨状的那一瞬间,我的心情极其复杂,是一种伤感与失落,同时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认真地查看了大殿所有墙面,只有东墙靠北的半面墙上有着被灰尘覆盖得半隐半显的清代壁画,榜题可见有四大天王、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元君圣母、十二元神,二禅三天、旁禅圣、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龙等众。看着东、西墙根脱落一地的壁画碎片,如此精彩的壁画就这么被毁了。眼前这破碎的一幕,使我感到遗憾与痛心。
  雨季时,我再次来到了寿峰寺。因雨水的侵蚀,引起大殿北墙严重酥碱,上层地仗层粉化脱落,露出了15-20厘米见方的底层壁画。石绿颜色鲜艳,线条刚劲有力,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我当下判断推测北墙下肯定隐藏着比清代更早的壁画,只是面积大小无法确定。经过一番认真查看,北墙除了中间开过一个窗户外,其他地方清代地仗层完好无损,如果说北面墙地仗层下都有着壁画,那就太珍贵了。这次意外的发现,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些壁画不可再生,早一天得到保护,就减少壁画脱落的损失,我似乎听见这无声的墙体发出呐喊的声音。如此珍贵的壁画急需保护、抢修。返回的路上,我顿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那种激动与责任感驱使着我,必须修复好壁画,必须让壁画重现。就这样,我踏在了修复与保护壁画的路上。
  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协调,在2018年10月,壁画修复方案正式通过了陕西省文物局的审批。为了能让壁画修复万无一失,能得到安全保障,几经周折后,在2019年9月份与壁画修复大师李云鹤先生之孙李晓洋取得联系。随后与李晓洋相约去现场查看了壁画现状后,经过深入探讨,他明显有着对重层壁画修复的丰富经验,且思路清晰。很荣幸能有国内一流专业修复团队的参与,给我们对壁画修复保护的信心多加了一道保险,所有担心也随之烟消云散。
  开启寿峰寺壁画修复之旅
  在宜川县文物管理所历经多年的努力下,终于2020年4月启动了壁画修复保护项目,并得到了敦煌研究院中国壁画修复泰斗李云鹤先生的大力支持。
  壁画修复团队踏入寿峰寺大殿的那一刻,修复师们看着壁画脱掉后洒落一地的碎片和墙壁画面被各种病害侵蚀的惨烈状态,他们一个个心情沉重,表情凝重。显然,他们和当时的我一样痛心。好在他们经验丰富,技高一筹。他们仔细观察过整体墙面后,立即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划分区域,制定修复计划和步骤,只为给壁画“续命”。修复团队根据划分的区域收集上层清代壁画脱落碎片,为后期拼对工作做着充分的准备。接着,就进入剔除地仗层阶段,修复师用着自制的修复工具,小心翼翼地剔除上层清代壁画残留的地仗层。重层壁画修复本身就有着很高的难度,这不仅考验着壁画修复师的技术,更考验着他们的耐心和责任心。因为地仗层下还隐藏着珍贵的明代水陆壁画,任何疏忽都可能对壁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当部分地仗层被剔除后,明代壁画的真容逐渐显露出来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一睹那些隐藏了数百年的壁画容颜。看着如此精美的画面,无不被古代画师的深厚画功所折服。我更加迫切地想了解每一尊神祇的故事以及壁画的艺术,仔细研究榜题的内容,查找资料对比,不断请教专家,寻找着一切有关寿峰寺水陆壁画的答案。在剔除地仗层时,偶然间在墙洞中发现了古人留下的纸条,这些意外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寿峰寺的历史信息。
  每当遇到黏连非常紧的地方,一个人每天最多只能剔除10厘米见方的面积。壁画修复师或坐或站,手里重复做着细微的修复动作,这就导致摄像师拍了一上午的延时摄影,好像只拍了一张。与其说他们就像一个个不同姿势的雕像,不如说他们是面壁的修行者。这不到100平方米的墙面,十余人工作了近4个月才全部剔除完毕,完全体现了壁画修复师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剔除完地仗层后,就开始揭取西墙小面积的清代残留壁画。在揭取前,要制作一块比揭取的壁画稍大的背板,还要准备好纱布、浆糊、刀等工具。在壁画揭取过程中,需要大家共同协作配合一起来完成揭取工作。然后进行一系列细致的修复工作,拼对好壁画后在背面加固地仗层,再在正面做清理泥渍、修复、除尘等工作。他们如同医生给病人做着重大手术,有时候还需要给墙体内插满各种管子,每个人都严谨、认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随时治疗不可预见的病变,同时,还要研究如何让伤口恢复到肉眼难辨。后面的工作还有灌浆、治理空鼓、回贴脱落壁画、脱盐、填补坑洞、治理酥碱、补泥后做旧、除尘等阶段,经历着繁琐复杂的程序。修复师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每一步骤都环环相扣,马虎不得。只有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给下一步修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一群年轻人
  壁画修复团队中除了个别80后,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毕业于各大高校。按说他们这个年龄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应该在大城市里做一些“体面”的工作。可他们却偏偏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城市里的高薪,加入到壁画修复团队,来到穷乡僻壤的大山深处的寺庙里修复壁画,整天与泥土打交道。别看他们年轻,他们每个人都身怀绝技,具有自己的专长。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遇到水工、电工、木工、泥瓦工、铁匠的活还是文物知识等,所有的疑难杂症在他们这群人中都能迎刃而解。寿峰寺壁画病害复杂,几乎涵盖了壁画中常见的所有病害,在正常工作下根本无法按照原计划时间完成,他们就自发自愿挑灯夜战到晚上10点才肯回宿舍,草草洗漱后进入梦境。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精神令人深受感动。其实,他们修复的不仅仅是壁画,而是每个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
  从这群人身上,我不仅能看到他们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看到一种“热爱”,那是对壁画的赤诚的热爱。我想,这群年轻的“敦煌人”正在传承与书写这新一代的“敦煌精神”。
  壁画的重生
  面对寿峰寺壁画的复杂病害,壁画修复师们如同医生般承担着神圣的使命。地仗层空鼓、裂隙、酥碱,颜料层龟裂、起甲,烟熏、贴纸、划痕、泥渍、虫洞等诸多病害,在他们手下都逐步一一得到了治理。
  随着壁画修复工程的结束,脚手架被拆除后的那一刻,壁画全貌显露在我们面前,还是有所惊艳和震撼。我们仰望着壁画,心情复杂而感慨,尽管时间让壁画褪去了昔日的容颜,幸运的是,有着背后一群虔诚守护者的付出与奉献,拭去那些岁月的尘埃,让曾经残败不堪的壁画重见天日,得以新生,仿佛寻找回几百年前的时光,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在这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而我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保护者,深感责任重大。
  寿峰寺壁画经过修复完工后,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一致好评。本次寿峰寺重层壁画的成功修复,保持了壁画原始面貌,在画面上没有添加任何技艺,为今后的陕西同类文物修复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该壁画是我们陕西寺观庙宇壁画之精品,也是目前陕西省内明代水陆壁画保存较完整的地方。
  寿峰寺给予我的恩典
  我作为寿峰寺全面工作的主持人,在壁画修复保护期间,也做了寿峰寺壁画修复以外的文物抢救性发掘与保护工作。与修复师一起探讨交流并学习到了壁画修复保护知识。偶尔,也参与其中。此外,就来回穿梭在画室与壁画修复现场之间,看壁画成了我的精神食粮和日常,在不断地寻找着有关寿峰寺及壁画的一切答案,总归还是有着很多收获。
  寿峰寺大殿绘有水陆壁画。其用途是做水陆法会,也称为水陆道场。水陆法会是自金代以来,至元、明、清时期最为盛行的法会,是为了超度亡灵、普济水陆一切鬼神而举行的一种重要佛事,这是在“三教合一”大背景下发展成的民俗现象。水陆壁画的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有天堂、人间、冥府三界,由儒、释、道三教中的所有神、佛、仙人,甚至民间诸神、动物和世俗生活构成一幅幅相得益彰的和谐画面。根据水陆壁画中的人物层次,我们可以看出儒、释、道三教的神、佛、仙是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左、右,按层次、按职能、按地位,被统一在一个神话系统里。画面组织分配得合乎情理,这正是对佛教思想体系的一种诠释,真正体现出“海纳百川”的宽容境界。
  寿峰寺大殿本身就是一座不可移动的美术馆,不论从建筑还是到壁画,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上层壁画为清代所绘,线条主要采用折芦描法,在勾描的同时辅以淡墨进行渲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风貌。我查阅过许多壁画资料,几乎没有发现相同绘画风格。剔除完地仗层后显露出的下层明代壁画,却有着唐宋元绘画遗风。其绘画风格主要运用铁线描和行云流水描法,线条流畅,笔意清新,苍劲有力,有着如锥划沙之感。其构图合理,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色彩浑厚、柔和协调,衣饰飘然,栩栩如生。我经过考察对比,其与山西永乐宫、青龙寺等地壁画的绘画风格基本相同,也有着细微的变化。笔意上虽然不及它们庄严、精致,但是有着更加丰富的生活气息。
  在没有特殊事情需要离开的情况下,我总是寸步不离。在这期间采访过一些当地老人,了解到寿峰寺的部分历史碎片。除了这些外,还在寿峰寺建筑、壁画、石碑的研究中得到很多有关寿峰寺的历史、文化信息,在这种强大的气场中接受着精神洗礼和陶冶。我经常会独自面对着壁画看得入神,恍惚间壁画的残缺自动复原,仿佛从墙体上漂浮了出来。在壁画艺术中感受到很多启示,它总是能让我的心中自然生发出无限辽阔。我在寿峰寺这些时间里,体会最深的是对生活和艺术的精神感悟,感受到物的呼吸,在绘画中不预设,随行而变,道法自然,得“道”的重要性。理解艺术的本质与真实,觉得在这里接收到浩瀚宇宙的信息比在城市里要更强烈并清晰,也就让我学会了用心观像。感觉自己的心变得纯净,灵感如同一股强劲的清泉,冲击着我的思绪,不断地涌现出来,使我的画风突发转变。这一程,收获颇丰。
  写在最后
  在寿峰寺重层壁画的修复保护旅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珍贵与脆弱。修复的不仅是一幅幅壁画,更是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补充研学。每一个细节、每一道线条都诉说着历史文化,彰显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每当我站在这些壁画前,总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博大,一种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充斥着内心。更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这次壁画修复不只是一次文物修复保护的旅程,更是我的一次精神传承之旅。既是传承,我也深知后期寿峰寺的文物保护任重而道远。我们还要更加继续努力,守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它们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作者系宜川县文物管理所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