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3日
热点
古制巡演是传承生态文化的有益尝试
  今年春节期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大柏树湾锣鼓声声,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点树交印”古制巡演,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巡演两场。沉浸式巡演成为该景区的新看点。
  “点树交印,乃朝廷法度,今存古柏分布……”广元市剑阁县雄关杂技艺术团两位身着古代服饰的演员一路巡查、清点古柏、交代管理注意事项。除了两个县令外,还有执事、书吏和将军三个角色。一场沉浸式的巡游(演),让官民相禁剪伐和“点树交印”的古制再度“复活”,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拍照。
  翠云廊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历经千年而长青,除剑阁县传承并创新实施“一树一档”挂牌保护、“一树一人”日常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外,还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的“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每逢新官和旧官交接任时都要一一清点古柏树,或许这就是中国林长制的源头,而“交树交印”制度,也成为我国古人算生态账的生动实践。如今,演员们的演绎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游客知晓古柏保护的历史沿革。这是古柏保护历史沿革生动“复活”的创新之举,也是生态文化传承的有益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在翠云廊考察时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生态文化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协同发展的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蜀道翠云廊古制巡演,新鲜又有新意,是地方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创新,不仅让翠云廊蕴含的传统生态文化“活”起来,也给游客带来了独具特色的观看体验。这也启示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推出生态文化精品力作,推动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张厚美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