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19日
一场千年中国社会大变革 一代陕北知识分子大觉醒
长篇小说《大陕北》(连载58)
○ 姬晓东
  29
  陕北第一个党组织是在绥德创立的。1924年春,新任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简称“四师”)李子洲校长进京,明着是为学校招聘进步教师,暗着的是请示中共北京区委,请求在陕北建立党组织。他的入党介绍人、北京区委负责人李大钊表态全力支持,并调陕西华县咸林中学教师王懋廷,到四师协助李子洲在陕北建党。
  当年11月,陕北大地冰雪皑皑,四师的土窑洞炉火燃烧,李子洲、王懋廷和田伯英的六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陕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绥德小组成立。这粒火星,从万物皆有的缝隙中,划破黑暗的世界,在陕北高原普洒明媚温暖的阳光。  中共绥德小组次年升级为中共绥德支部,继续由中共北京区委直接管辖,到陕北特委成立后,方与北京区委脱离了隶属关系,但两地党组织一直密切往来。马伯雄被井岳秀逮捕的消息,就是通过北京区委转到《大公报》的。巧的是,该报总编辑、第一主笔张季鸾正是榆林城人。他曾发表过“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声明言论独立,经济独立,不接受一切带政治性质的补助和投资等,成为新闻界的旗帜。“四·一二”后,张季鸾亲笔写了数篇社评,呼吁认识到无产阶级运动兴起,是因“政治不良,经济困难”带来的,“轻加杀戮,无异残害民族之精锐,将成为国家之罪人!”在蒋介石的办公室、卧室和餐厅,各放有一份《大公报》,足见其影响力。如今发生在家乡的迫害事件,让张季鸾大发雷霆,发出消息的同时,他亲笔写了社评。
  马伯雄事件在国内沸沸扬扬,国际上也飞溅出几朵浪花。对华虎视眈眈,偷偷做侵略准备的日本,见机制造事端,日本国公使以马伯雄曾是留日学生为由,提出保护他的生命权,紧急拜会了南京政府,要求尽快放人。颇为恼火的南京政府大怒,让陕西省主席亲自处理。多重压力下,井岳秀哑巴吃黄连,只得将马伯雄释放。
  “井司令要我转告你,后生保重。”打开禁闭门,何副官铁青着脸立在门口,一本正经地说。
  “也请你转告井司令,年轻,是我最大的财富,这是有多少钱、多大的势,买不来夺不去的。”马伯雄回敬道。
  望着马伯雄的背影,何副官神情沮丧,心情坏到极点。何副官的父亲与井岳秀的弟弟,人称“井十”的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井勿幕,既是同乡,又是拜把子弟兄。井岳秀在陕北发达后,老何将家里偷鸡摸狗的小何送到榆林。念及弟弟的这层关系,井司令把小何安排在司令部做勤务兵。老家不学好的小何,到井岳秀身边十分勤快,一年后做了井岳秀的副官,最近又准备提拔到基层部队。这次获得刺杀情报后,井岳秀要何副官亲自指挥,宪兵队配合,为的是树立他的威信,为提拔铺路。击毙四人擒获一人的战绩,井岳秀还算满意的,当然要是再能深挖背后的力量,抓出几个隐形的共产党,就赢得了满堂彩。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医院治疗的“刺客”小贾,所中三枪虽没伤到重要器官,但由于现场辨认疑犯耗时太长,等到送进了医院,因失血过多完全昏迷,好不容易救了过来,又因伤口严重感染,连发高烧,一个礼拜时间成了半死不活的植物人。何副官像期待亲老子那样,希望小贾转危为安,却始终不见好转。那天,酒后的他失去了耐心,望着死人一般的小贾,气急败坏地卡住脖子使劲一拧,小贾的脖子断了。他的这一举动,冥冥中让万向明躲过一劫。酒醒过后的何副官要将功补过,寻找新的机会。马伯雄辞职未批,他的眼前现出了曙光。暗中派人盯住马伯雄,等马伯雄收拾好行李要走,就导演了秘密图纸事件。井岳秀同意了他的处理办法。结果呢,又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提拔算是黄了,要不是与井司令是乡党,副官也会被撤的。
  “我不送你了,仙如在等着你。”万星明对马伯雄说道,握手告别。“谢谢。我们是一辈子的兄弟。”马伯雄说着扑上去,紧紧地拥抱万星明。刚才天空还是乌云一片,此刻,太阳从乌黑的云层里猛地跃出,温暖明媚的阳光,普洒大地。“马、马公子,你受苦了。”万仙如在马家粮店里焦急地等待着,见到胡子拉碴、面容清癯的马伯雄,她的眼泪夺眶而出。“万、万小姐,别这样,我不是好好的。”马伯雄说着,故作轻松地笑了。
  已是中午时分,马伯雄一分钟也不想在榆林停留,他拿了行李要走。万仙如提出相送。马伯雄略微犹豫,拒绝了。万星明告诉了他被释放的前三后四。这会儿的他,无疑是全国“名人”,如果万仙如与自己走在街头,一定是轰动的新闻,绝不能让万仙如受到影响。然而他越是拒绝,万仙如就越要坚持。僵持中,万向明赶来,说马公子咋这么急着回去,我请你先吃拼三鲜。
  “这会儿,我还有吃拼三鲜、拼四鲜的心情吗?”马伯雄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