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9日
三国《孔羡碑》
三国《孔羡碑》

  《孔羡碑》是刊刻于三国时期曹魏黄初二年(221)的一方碑刻,全称为《鲁孔子庙之碑》,又称《魏修孔子庙碑》等。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都对孔子尊崇有加,对孔子后裔给予优待。曹丕即于称帝之次年(221)重修曲阜孔子庙,封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祭祀,为此而立《孔羡碑》。该碑无撰书人姓名,记叙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被封为宗圣侯,奉孔子祀,修理孔庙等事,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此碑字画方俊浑厚,字形严整端庄,颇具庙堂气息。字画部分装饰性笔画甚浓,突出者见其波磔、观其形质,则有“厚”“平”“挑”“涩”“圆”“方”如此等等,一画多变,亦是一字多变。此碑方俊而见“大”“四”“以”“不”“人”等字,此类字一般以横势居多,宽博为主,但此碑之势皆取纵势,似乎有“刻意”纵向拉伸之嫌,以此附和方俊之姿,整章更显茂密,更加浑厚整饬。字势调整依据上法,更有纵向压缩之法相衬,如“旧”“馨”“礼”“量”“置”等字,横画排叠较多,其横画纤瘦而均匀紧密排叠,使得字形纵势稍逊,趋于方整,伸压相衬,纵横相宜,更为谐和。然其适当断句留白,让严整茂密之束缚感得以减弱,显而不执,更体现出古人在章法营造上的游刃有余。
  整理:薛鑫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