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2日
三国《受禅碑》
    三国《受禅碑》

  《受禅碑》又名《受禅表碑》,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刻立,字数1078字,呈圭形,上有穿。位于临颍县城西北15公里繁城镇汉献帝庙址上。
  汉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汉称帝。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三国时代。
  《受禅碑》任续汉隶,其笔画稳健流畅,结构方正,均衡而有动态感,章法规整和谐。其字成于曹魏,略带魏楷之雏形,且极具装饰意味,隶书递变使其具有了划时代意义,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此碑有行有列,方圆并济,但其方笔更具楷意,如“将”“亭”“持”等字,将竖钩以楷书的意味写出,直接写为勾画,极具楷意,很有代表性,汉人将楷书与隶书统称为真书可见一斑。结字则与汉隶承接,纵横、粗细、曲直等元素依旧,波磔之装饰性笔画亦得以延续,不失汉隶遗风。
  隶随时变,体与时进,随着时代传承更迭,书法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随之而变,文学素养与笔法渐熟相互滋养,相互交融,相生相宜。此后能孕育出何种书体?让我们一起品读曹魏书法的变迁之路。
  整理:薛鑫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