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0日
陕西民歌作品《擀毡调》摘得“山花奖”
    齐敏 摄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齐敏)1月18日晚,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揭晓了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等奖项,共20个作品获奖,由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民协推荐报送的民歌作品《擀毡调》成功摘得“山花奖”。
  记者从陕西省文联了解到,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民协共选送71件(组/部)作品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四个子项初评。经过层层筛选及多次展览评比,最终,民歌作品《擀毡调》获得“山花奖”,漆艺《年年岁岁柿柿红》(一组28件)、麦秆画《沐浴阳光》、著作《隐喻的身体:血社火民俗考察手记》《西安易俗社与秦腔的现代转型(1912—1949)》、广场歌舞《韩城行鼓》5个作品获入围奖。
  吴起擀毡技艺是陕西省非遗保护项目。由吴起县民协和延安市民协创作编排的原生态民歌《擀毡调》表现了擀毡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极具原生态表演风格和舞台感染力,节目中,10名演员分别展示了擀毡技艺中的弹毛、喷油、卷帘子、撒毛、洗毡、整形等环节,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擀毡技艺的流程。
  《擀毡调》的编导朱强在谈创作背景时表示,2008年,吴起擀毡技艺被纳入陕西省非遗保护名录。为了向人们展示独具特色的擀毡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擀毡技艺的流程和文化内涵,在他担任吴起县文化馆馆长期间,他和他的创作团队根据擀毡艺人生产时随意哼唱的曲调、弹毛弓等擀毡器具在艺人劳作时生发的强烈的节奏感,编创出了极具原生态风格的《擀毡调》。朱强认为,《擀毡调》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获得“山花奖”,主要得益于它完整地呈现了擀毡技艺的各个环节,并在其中融入陕北道情的风格、劳动号子的律动、陕北民歌的韵味,将擀毡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用情景再现式的表演展示出来,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