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1月13日,长安诗社“本原诗歌”研讨会在西安外事学院举行。三十余名诗人、作家就“本原诗歌”这一理念的内涵特质意义进行了深入研讨,探索新诗发展路径。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阎安,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黄藤,终南令社社长、诗人吕刚,《诗人文摘》主编、诗人之道,《延河》编辑李畑熠等省内外三十多位诗人、作家应邀参会。诗人康雄虎,诗人、评论家宋宁刚,诗人、作家王刚主持会议。
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新诗如何迸发魅力与时代共舞?长安诗社及《长安诗刊》创建人黄藤在倡导新诗发展中,提出“本原诗歌”的理念。他从中国诗歌所走过的一路历程中回溯寻本,直至《诗经》,寻找诗歌最本原的特质与要素构成,倡导新诗回归思想性、形式美、意境美。
秉承“本原诗歌”理念,长安诗社以《长安诗刊》为平台,聚合一批立志高远的诗人,创作了大量具有“本原诗歌”鲜明特质的诗歌,引领诗歌新风尚。本次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本原诗歌”理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阎安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诗歌的文体属性就是推动语言发展、赋予语言以灵魂、给予语言重建能力,是一种语言的极致建制。他强调诗歌对文学文化至关重要;吕刚认为诗歌要表现的东西其实就是思想与情感,它需要讲一点形式,讲语言的简洁,这很重要;之道认为诗人应该都是能独立思考的人,真正的诗歌应该是有普遍意义、有公共价值的独立生命体验;王刚认为应该更进一步进行理论的阐发和诗歌的探索,为新诗的中国式表达找到新路径。现场与会诗人就新诗的创作和体悟进行了交流。
早在2018年,西安外事学院就成立了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立足于对华夏文化和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印度文化这四大人类最早的“本原文化”的研究,研讨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使命,探究如何在中外文化交融中光大中华文化新的高度和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