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0日
学者探讨史铭的“诗外之域”
  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实习生 任昴亮)1月7日,由西安市雁塔区诗词学会和“长安艺文志”主办的“诗外之域——以《此间隐去两三行》为例”研讨会在西安举办。
  诗词、书画、金石、传媒领域,李夏河、王朝阳、万波、张新生、秦航、李卫东、周伯衍、贾占强、姚安、曾山、郑宏义、金中、杨保健、查逊等嘉宾参加研讨会。
  诗集作者史铭是资深媒体人,斋号敬亭山房主人。他创办的艺术平台“长安艺文志”长期关注陕西艺术文化领域。在艺术评论和书画兼修的同时,近年来自称“余事做诗人”的他,创作了近千首近体诗。
  研讨会主办方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现了“走进敬亭山房”以及“敬亭山房主人的朋友圈”,向嘉宾展示了《此间隐去两三行》唱和集以及专题评论文章。
  陕西省书协名誉主席、终南印社名誉社长、西泠印社理事赵熊先生曾评价:“虽然生活在当世,史铭难掩古典的情愫,唐的风、宋的云、明的月似乎都拂照于他的诗文之内。气息悠远,而道味在侧。”
  雁塔诗词学会会长刘白杨说:“一个人没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一定创作不出好诗词。诗书画印是不分家的,本次研讨会因史铭的个案,引发了书画、金石界与诗词圈这次跨界学习交流。作为诗人的史铭,成功密码无外乎宋人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西安诗词学会会长毛艳飞提出“史铭现象”的概念。据统计,全国有300万诗词创作大军。他们从《诗经》中走来,穿过唐诗宋词的林丛,勇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把中华诗词发扬光大。此时“史铭”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群体的代言人,一个诗词文化符号。
  作者史铭在答谢辞中表示:近年来尝试用古典诗词对现代社会及自己的生活进行古典表达。解析诗词之美是个复杂的话题。浅层审美约深层审美约核心层审美三者是递进关系,反过来看,深层审美可以否定浅层审美,核心层审美可以否定深层审美。所以今天的研讨会选择的主题命名为“诗外之域”,以自己的学习和心路历程来印证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