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咸阳市秦都区通过“乐享秦都艺起来”全民艺术普及,让艺术全面融入群众生活,使群众生活更加审美化、艺术化,更富有人文精神和审美内涵,群众文化艺术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与秦都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的人文环境。
建立健全机制 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和旅游局印发《关于开展“乐享秦都艺起来”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举办艺术讲座活动、开设展览展示活动、开展精品演出欣赏、编制“慕课”教学计划、打造区域特色活动品牌、加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强化中小学生艺术普及、扶持特殊群体活动等方面,建立健全城乡互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机制,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开展。加强全民艺术普及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标准化、均等化、便利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资源共享、服务联动、城乡一体的群众文化艺术服务新机制。充分调动各类学校、艺术表演团体以及具有专业知识和艺术技能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全民艺术普及的积极性。出台了《秦都区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考核细则(试行)》,对街办文化站、社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标准进行了规范,指导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全力开展“乐享秦都艺起来”文化活动。
共谋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深入开展“书香秦都”“书香社区”创建,全力推广全民阅读。目前,该区人民办、西兰办共建立15个“书香社区”,马庄办师村农家戏院,每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704社区开设小秦筝班、国画班、葫芦丝班等30个专业的公益文化课程,有45个班级,为社区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并及时建立秦都区文化艺术人才资源库,有针对性地征集群众需求,以订单式菜单式方式开展公益课堂。704社区成立文艺社团10个,每年开展文化活动40余场,秦都区文旅局把704社区作为全区首个“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旨在推广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经验,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新机制。
同时该区与艺术类高校紧密合作,共谋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聘请相关艺术类教授担任社区的“艺术社(村)长”,以“结对帮扶”的形式指导社区(村)建设文艺团队、开展文艺活动、创作文艺作品,为秦都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通过培训包装、交流学习,将“草台班子”打造成一个个精品文化社团。
目前,秦都辖区共有艺术培训机构200多家,如何加强规范管理,有效引导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力量。为此,秦都区文旅局出台了《秦都区文化艺术和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星级评估工作方案(试行)》,把规范行业管理与激发艺培机构公益服务积极性相结合,据了解,上半年以来,整合全社会师资、场地设施和网络资源,在文化馆、社区开展“乐享秦都艺起来”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已达到700余课时,约2.4万名群众参与学习。
搭建展示平台 呈现精彩文化
为丰富群众生活,该区通过举办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等各种活动,给文化志愿者和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更将精彩的文化呈现给居民,逐渐形成了特色文化品牌。
在非遗活动开展方面,秦都区文旅局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进校园活动。2023年7月18日晚,秦都区大地欢歌“和谐邻里 幸福秦都”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在高铁秦都站广场开幕,各街办广泛开展广场舞、声乐、器乐、朗诵、秦腔、模特、书法、绘画、摄影、面花、锣鼓等11个门类群众才艺大赛,对艺术节各门类获奖节目进行展演及表彰。围绕节庆文化活动相继开展了“粽情端午 潮涌秦都”端午游园会、“寻秦记——国潮大秀”巡游演出、“大地欢歌·乐享秦都艺起来——消夏文化展演月”活动、“月圆中秋·诗意秦都”癸卯中秋音乐诗会等系列文化活动100余场。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薛鑫 齐敏
通讯员 樵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