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散文奖颁奖仪式部分人员合影 吴汉兴/摄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汉兴)12月23日上午,由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与文学院举办的第四届长安散文奖颁奖仪式在该校举办。
江西作家陈蔚文《海,以及星光》获得一等奖,陕西作家曹林燕《黄昏》获得二等奖,陕西作家梁亚军《手语》获得三等奖,蒋新《朝大地低下头颅》、卢悦宁《徜徉三坊七巷》、王丽梅《大同记》、冯龙强《乡村漫笔》、侯亚萍《爷爷的十七个土锅台》、欧阳国《断翅的鹰》、何喜东《白鸽与少年》、孙亚玲《枕着秦岭入眠》、井国宁《重生之门》、吕维《槐树岭》、秦延安《黄河的四季》、刘兰辉《大荔,就是这样的民间高手》、胡鑫《良子如草》、张静《绛帐是一层轻幔》、李沐白《我走进了敦煌的精神世界》、黄浩《陕北的花朵》、张思琪《青年陈忠实的苦难与勇气》、常红梅《这方热土》、杨伟《单薄的青春》等19人的作品获得优秀奖,万振环、赵丰、严维佳、吴树民、丁晨、鹿丁联等6人获得特别荣誉奖。
刘路、阎安、李建军、汪惠仁、和谷、杨争光、方英文、王海、邢小利、仵埂、刘炜评、王鹏程、陈晓辉、张艳茜、刘宁等校内外专家和作家50余人出席颁奖仪式。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闫文杰代表文学院致辞。会议由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朱鸿,副教授梁颖、钟海波共同主持。
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长安笔会中心荣誉主任赵世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闫文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震分别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同时,长安笔会中心聘著名诗人薛保勤、著名作家刘路为中心顾问,聘《延河》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阎安为中心青年作家导师,聘张浩文、袁方、王海珺、马非、吕刚、杨则纬、章学锋、刘欢欢等8位作家为中心校友作家,聘王晓云、庞洁、范墩子、宋宁刚、黄嘉玲、李东、张军峰、白忠德、张瑜娟、张彦梅等10人为中心作家。
记者从现场获悉,第五届长安散文奖征文从2023年12月23日开始,2025年10月25日止。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奖金分别为1万元、3000元、2000元。优秀奖7名。征文题材不限,但强调艺术的欣赏性,要有情感,且具独特的见解和风度;欢迎表现人性善良、慈悲和正义的作品,欢迎有积极精神和超尘境界的作品;语言准确、精炼和传神;作品须在报刊公开发表;作者不限年龄和身份。
长安笔会中心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机构,旨在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社会服务。设立长安散文奖,是要活跃校园文学创作的气氛,陶冶学生情操,激励散文创作,发现人才,为人才开路。
第四届长安散文奖颁奖仪式之后,“中国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作家发言,其中提到:院校的文学研究及教学,不能忽视对创作的鼓励;摆脱文学“圈子”的束缚;陕西目前文艺创作素养不足、跟风、缺少独创,中青年创作质量有待观望,文学批评不平衡,对长篇之外的评论重视不够;散文理论的关注度低……
此次活动前的12月22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长安学术讲座”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批评家李建军作《完成型作家与未完成型作家》报告,中国作家协会散文专业委员会委员、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作《写作的觉悟》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