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5日
建好红色草原,协同推进革命文物与草原生态保护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齐敏)据国家文物局公众号消息,日前,为统筹推进红色草原建设,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建好红色草原 协同推进革命文物与草原生态保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要持续开展草原地区革命文物资源调查。指导草原地区加强本地革命历史研究,摸清摸准草原地区革命旧址、场馆资源状况和保护状况。要不断完善红色草原体系建设。指导第一批国家红色草原所在县(市、旗)制定红色草原保护利用工作规划,加强革命文物和草原生态的系统保护、整体保护。
  切实加大红色草原保护利用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工程使用草原要素保障,确保项目用草合理需求,重点支持红色草原所在区域的国家草原公园、国有草场建设,大力培育草业合作社等新型草原经营主体,推动草原地区绿色低碳发展。
  共同讲好“红色草原,绿色发展”故事。指导地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助推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更好展示红色草原壮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时代精神。
  广泛拓展红色草原教育功能。指导地方依托红色草原,积极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加强内容建设,改进展陈方式,打造精品陈列,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建好用好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明确要扎实推进红色草原协同管理。
  相关资金、项目、平台与政策全部覆盖12处“红色草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负责同志表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国家文物局于2022年8月联合推介了首批12处“红色草原”。为做好“红色草原”保护利用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今年7月专门在全国草原保护修复现场会上,对加强“红色草原”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同时,在草原保护修复、生态产业发展、防灾减灾及多功能利用等方面不断加强对“红色草原”的支持力度。目前,退化草原修复治理、草种繁育基地建设、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国有草场建设(试点)、国家草原公园建设(试点)、草原防火物资库(站)建设、新型草原经营主体培育等相关资金、项目、平台与政策全部覆盖12处“红色草原”,进一步夯实了草原绿色本底,增强了绿色发展底气。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国家文物局积极指导地方林草、文物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在保护好草原的前提下,依托浑厚的红色资源禀赋和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红色生态旅游、草原民族民俗体验、特色草牧业等草原生态产业,让广大游客在体验壮美秀丽草原自然风光同时,也能感受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熏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体化保护展示红色草原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
  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负责同志表示,国家文物局将按照《通知》要求,与国家林草局一起,积极探索以绿色发展促进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以红色资源赋能草原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路径,有序推进全国红色草原体系建设。
  我们将研究制定保护利用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科学编制红色草原保护利用工作规划,完善红色草原展示宣传和保护管理设施建设,建设富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各类草原生态保护创新实践与科学普及。将加强系统研究深化价值挖掘,切实用好革命文物与草原资源,开展革命文物提档升级工作,不断加强草原地区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重要遗址遗迹的保护,积极凝练革命文物重大工程,统筹好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协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作,一体化保护展示红色草原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
  我们要推动构建红色草原展示体系,实施红色主题展陈提升工程,打造一批革命历史主题精品展陈,适度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革命文物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加大草原革命文物和生态保护成果宣传推介,深入挖掘红绿融合赋能草原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牧区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讲好“红色草原,绿色发展”的故事,讲好草原地区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故事,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革命文物与草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让更多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走近革命文物,走进绿色草原,感悟红色草原的魅力与活力。围绕乡村振兴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创新推出各类文化和生态产品,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增收,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