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2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连载
书房沟(81)
○ 李巨怀
  帖家孝知道大老鸦言过其实的成分居多,但他毕竟也是读过书见过世面的人,副营长在军队里算不上什么大官,而且还是一个放屁都不响的副职,得的什么勋章那就更用不着夸耀了,三等的宝鼎勋章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他那和他说不到一块儿的儿子,三五年能当上副营长,说明孩子还是提着脑袋干出了点儿成绩,官大一级起码打仗时风险能小一点儿,孩子平平安安回来的安全系数就大一点儿。从他内心讲他也希望帖礼志能够光宗耀祖,让他们帖家来一个改门换户,可一想到前线生死存亡的不确定性,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帖礼志能够浑浑全全地回到书房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光宗耀祖与他老帖家的香火传承相比,他还是更期望他百年之后有颜面去见老祖宗,在老元帅面前有个交代。
  只是他搞不懂的是帖礼志走时可是狂热的布尔什维克,怎么几年下来成了蒋委员长的人,而且替蒋委员长在前线前仆后继?国共两党之间的纷争在帖礼志身上他真的一点儿都弄不出眉目,是共产党的儿子咋在前方替蒋委员长卖命,后方的袁县长他们又把共产党撵得无处藏身,这是什么世道呀?想到这里,沉寂几年好不容易苏醒的心儿又一次隐隐作痛,“福兮祸兮,祸兮福兮”,帖家孝不由自主地念叨起来。
  帖礼志在中条山能一战成名,在书房沟感觉最闹心的恐怕就是王大保长了。王文也随着大部队上了中条山,几年没有王文的消息,他心头不由得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书房沟是出人才的地方,他是盼着这里能出个大人物,最好是出在他们王家堡。话说回来,即使出在帖家堡,也是他脸上的光彩,他出门晃悠,谁不知道他是书房沟的当家人。可当他真的面对这个消息的时候,却有点儿难言的隐隐的痛楚。
  他也清楚,帖、王两家在巴掌大的书房沟争斗了几百年也没斗出个啥名堂。沟里是乡亲,出了门更是血肉相连的同胞兄弟,可就是这一茬茬帖王子孙,愣是一代代放不下身段,能够真正相安无事、亲如一家地生活在一起,隔几十年总要弄出点儿连他们自己想起来都莫名其妙的后悔事情。
  为了争水,帖王两家大打出手、伤及无辜后,这几百年的确没有持械相向的事情发生,可心里大家都还是油饼馍馍离着层。虽说一水同源,可那毕竟是两个先人的繁衍,两个祠堂的对阵,也难免不时发生些磕磕碰碰的事。在这点上帖家要比他们王家大度得多,在书房沟这几百年的历史中,帖家堡总体上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固守的时候多,振兴的时候并不多。尤其是在他王茂德能记事的这几十年,他可是亲眼瞧见了富丽堂皇的帖家堡的毁灭,还有李家堡大财主李景财的一夜消亡,这方圆几十里的地界中,唯有他王家堡还独独硬撑着。在外人看来,这方圆几十里的地面中,还有那么个撑破天的大户人家,可当那些原先和他们王家堡竞相辉耀的大户人家一家家破落后,从内心深处他并没有些许的成就感,反而徒增了几分担忧,孤掌难鸣的王家堡还能硬撑几天呢?
  在王家堡的周围,杨啸天、刘校长之流,都是一天天在膨胀着,论势力论影响力,他可是一天天被吞噬着。现在回想起来,杨啸天假借刘校长之手巧取豪夺了他叔父的厂子,他现在才大梦方醒有了大厦将倾的危机感。杨啸天、刘校长霸占了他叔父的厂子后,人家三个月就在雍兴纱厂旁边建起了西府最大的酒精厂,战时最奇缺的是汽油,自制酒精代替汽油是当时最赚钱的营生。他叔父的面粉厂、榨油厂,人家只是把设备筛选了一番,从汉中转运回来的新设备不用龙泉河的水,全是清一色的大碾盘似的马达带动着,一个班时产的油、面就顶得上他叔父一个礼拜的产量,看来,人家侵吞他叔父的厂子并不是看中厂子的设备,而是为了垄断市场。田家坡的油、面价格半年下来就翻了一番,几十里的百姓在赊不来一两面一滴油的情况下,心里能不翻肠倒肚骂他这个吃里爬外的侄子?他每每从他叔父的残垣断壁的厂址经过,就想在自己脸上抽几个耳光,那可是龙中县甚至西府最大的民营企业,在不经意间就成了杨啸天的盘中餐、囊中物。而他叔父那几十亩大的厂址,刘校长并没有用来扩建学校,只是随随便便改造了几十间房子,圈了一下院墙,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养了几十头猪罢了。听着满院子猪的嚎叫声,这不明摆着给他打花脸,丢他这个脑子进了青泥的不肖子孙的人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