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0日
90后作家范墩子推出新作《也傍桑阴书华年》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实习生 马溯萱)12月17日,范墩子《也傍桑阴书华年》新书发布分享会暨“青蓝绿梦书系”读者见面会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行。活动中,西安出版社社长介绍了出版过程以及“青蓝绿梦书系”。著名作家和谷、杨争光,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鸿,西安市永寿商会会长赵杰,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鹏程等人分享了阅读范墩子散文的心得。
  《也傍桑阴书华年》为陕西省90后实力作家范墩子的首部散文集,作为小说家的范墩子在这些散文里,用朴素的语言与真实的心灵照面,是一部充满着诗性的散文集,更是一部献给渭北大地的歌谣。
  范墩子,系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西安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专业作家。他一直在小说的田野里耕耘,曾出版过《我从未见过麻雀》《虎面》《抒情时代》《去贝加尔》等多部小说,引起过一定的读者共鸣。经过沉淀,他将近年来的感悟写成了这本灵动而又质朴的散文集《也傍桑阴书华年》。
  写小说初,范墩子就在写散文,每当情绪低落、小说写作遇到瓶颈,他就会去读散文、写散文,他从不将散文当成小说之外的消遣。他说:“散文直面自我,愈写自我的形象愈清晰,愈能窥视内心深处的复杂图景。”他的散文,多面向自然,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自然散文作家,对他而言,更多是通过对自然的书写,重新塑造自己,表达那些无法在小说里表达的东西。
  范墩子曾两次斩获长安散文奖一等奖,在第二届长安散文奖颁奖典礼上,他道明了自己的散文追求:“散文不仅是粗犷的、辽阔的,也应该是细腻的、幽深的、诗意的。对我而言,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散文,我都是在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情感。真情表达,表达真情,是我写作上的追求。”
  这本散文集是范墩子写给故乡渭北大地的一本书,他形容自己是渭北大地上的一株野草,他所写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故乡捎来的悄悄话。从无人踏足的沟野,到漆水河畔,再到名震四方的关中唐十八陵,他的足迹遍布渭北沟野,他用脚步丈量故乡的土地,用心灵谱写生命的赞歌。
  平凡的草木,麦田里的唐狮,童年的往事,寂寞的河流,古老的节气,都进入了他的散文世界。用他的话说:“将耳朵贴在地上,就能听到大地的心跳、故乡的心跳。”范墩子并没有狭隘地认识故乡、书写故乡,在这些散文作品里,他将故乡的过去、现在联系在一起,他内心里安放的是一个大的故乡概念,他试图在作品里寻觅到一个真正的精神原乡。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范墩子这些年行走于故乡的足迹以及所见所悟,更从一名青年作家的视角,重新解构了人间万物、人与自然、生命的寻常与不凡之间的逻辑与关系。
  活动还邀请西安出版社“青蓝绿梦书系”的作者祁云枝、白忠德,同范墩子一起进行现场签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