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至6日,“二十大精神在东秦” —— 民生篇主题采访团先后走进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蒲城县、白水县和澄城县,记录渭南地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在教育、医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所作出的暖心举措,不断续写着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
富平县庄里试验区零工市场:“小市场”激活就业“大民生”
近年来,富平县人社局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坚持以“小服务”推动“大就业”,结合县域劳动力地域分布情况和忙时耕种、闲时打工的就业特点,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思路,建成投用3家零工市场、3家零工驿站,逐步建设N家就业服务站,构建“3+3+N”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求职招聘、职业培训、人事代理、劳务洽谈、劳动维权等公益性综合服务,畅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下一步,富平县将继续在村、社区建成N家就业服务站,构建覆盖城乡全域的灵活就业服务网。
富平县城管局:“小说事”服务“大民生”
富平县城管局党组成员武放介绍,创新推出的“城管说事室”通过建立“1+2+3”工作机制,采取领导轮流坐班与专人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对网格员排查反馈、群众现场反映的问题按照难易程度实行分级处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电话投诉15分钟内必须到达现场处置,并与城市管理委员会46个成员单位建立“城市共建、资源共享、社会共治”的协调联动机制,服务群众“零障碍”。“城管说事室”自今年2月27日启动以来,共解决问题1221件(其中来访76件,夜间来电648件,12345市民热线和县长信箱497件),办结率100%,满意度100%,电话答疑解惑1000余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余次。
蒲城县职教中心:为职教“能工巧匠”铺成才之路
蒲城县职教中心搬迁工程,是蒲城县惠民生、促发展的教育强基民生工程,学校以国家“双优”校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以赛促教促学、制度建设、服务保障为主要内容的“12345工程”,努力打造“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基础”的多元办学格局。目前学校开设十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为“渭南市精品专业”,旨在打造区域职业教育高地。
白水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立德树人守初心 铸魂育人担使命
作为白水县基础教育的排头兵,白水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深化教育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办学品牌,奋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连续8年被渭南市教育局评为初中教学质量提升优秀学校。
学校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打造高效课堂。要求各科教师作业布置做到分层设计、适量、有效,保质减量。全面优化学校课后服务,做好课内教学与课后服务内容的有效整合,做到“减负提质”。形成“以智育为主体,以德育和美育为两翼,突出体育和劳动教育两大特色”的办学格局,践行“厚德博学、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的培养目标,实现“理念先进、管理规范、设施科学、师资一流、质量优异、特色鲜明”名校品牌的办学目标。
白水县医院:建好医联体 群众有“医”靠
为提高白水县区域内医疗技术水平和卫生服务能力,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20年开始,白水县医院先后与陕西省人民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为进一步增强苏陕医院对口帮扶成效,2019年扬中市人民医院和白水县医院确立结对帮扶关系,定期安排专家轮岗交流,指导业务。同时,该院还聘请多名专家教授坐诊,逐步形成“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新格局。
澄城县创业孵化园:搭建优质平台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澄城县如何积极响应“孵化带动、拎包创业”的总体目标要求?
澄城县创业孵化园配备专业化培训教室30个,可容纳50多家企业入驻,开展15个专业培训,形成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公共培训实训体系。
孵化园常态化为在孵企业和创业学员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初步形成“服务+孵化+培训”的就业创业服务模式。建立规范化运营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创业培训、财税培训、创业论坛、创业峰会等活动。目前,澄城县创业孵化园累计孵化企业52家,在孵21家,孵化成功率98%以上,带动就业2600余人,形成了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下一步,孵化园将大力发展澄城水盆羊肉、澄城樱桃等地域特色创业就业品牌,形成创业就业聚集示范效应,努力为入孵企业和创业者赋能助力。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