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福建商会是驻榆外籍商会建会最早、会员企业最多、涉及产业最广、经济体量较大的社会组织。
多年来,榆林市福建商会党支部以“闽商秦(情)”为党建品牌,在“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实践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突出“闽商秦(情),两地赢”这一主题,主动实践“爱拼才会赢”党建载体。持续搭建沟通桥梁,促进闽榆两地商业文化交流互鉴;真诚服务商会会员,培养民营企业人士,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荣获全国“四好”商会。
以党建引领商会工作
福建和榆林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榆林市福建商会党支部注重传承红色资源;认真学习党的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为主线,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学党史、办实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讨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闽秦两地的重要讲话精神。商会党员积极开展“三做活动”:做畅通闽榆贸易的经济使者,为两地上项目、争投资、搞服务;做沟通闽榆文化的文明使者,促进福建海洋商业文化与榆林黄土商业文化的交流;做传播闽榆两地风情的旅游使者,带动三产蓬勃发展。商会为会员主动提供各类资讯,让会员少走弯路;举办各类培训,帮会员提高知识技能;开展多种联谊,增进会员情感。
积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自榆林市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来,榆林市福建商会通过就业帮扶、公益捐款等多种形式投身“万企帮万村”行动。为市慈善协会、清涧县双庙河乡中心小学、佳县木头峪乡贺家畔村捐款;看望佳县木头峪乡李家坬村60户困难户、清涧县宽州镇陈家塔村困难群众;绥德、子洲县遭到强降水侵袭,商会动员广大党员和会员为灾区募捐,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时,为保障抗疫工作取得完全胜利,商会主动捐款。慰问榆阳区航宇路社区环卫工人、榆阳区三官会社区环卫工人、榆林市高新区环卫工人。为榆阳区大麦条自然村捐赠了空调等电器。慰问榆阳区驼峰路环卫工人、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孩子和环卫工人送上了苹果。走进保榆爱心老年公寓,为老人们送去月饼、挂面等慰问品。走进榆阳区儿童福利院,为留守儿童送去保暖衣、苹果等慰问品。走进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为严寒酷暑都奋斗在一线的交警捐赠了反光雨衣、警灯等物资。守护西安,共抗疫情,为西安抗疫一线进行爱心捐款。
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榆林市福建商会制定了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实施路径。商会领导班子多次赴定边县开展调研,为定边县红柳沟镇沙场村添置路灯,解决了村民夜间照明问题;为定边县樊学镇王盘山村安装饮水机、净水器、电暖器等,改善了村民饮水健康问题;为郝滩镇郝滩村提供了一批多媒体音响,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商会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和增值,并帮助农民销售产品,拓宽市场渠道。商会领导班子赴佳县通镇向阳湾村帮当地农户销售枣木花菇、手工挂面等农副产品,为乡村振兴献上绵薄之力;在佳县上高寨乡认购高粱酒、米脂县认购爱心小米、米脂县印斗镇后印斗村认购山地苹果,为贫困果农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商会和会员共赢
党支部建立十多年来,商会为会员搭台,会员为商会添彩,政治影响互相提升,荣获四星级党组织;会员企业交流频繁、相互成就业绩,200多户企业覆盖20多个行业,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5亿;商会提高了政治平台、扩大了社会平台、提升了经济平台,获得全国“四好”商会。
会长王欢喜担任榆林市政协委员,党支部书记司小平担任政协特聘委员、被评为“十佳共产党员标兵”。
一是闽商和榆商共赢。商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传递了一种正能量,两地特色资源互通、商业文化互建,为提升榆林营商环境贡献了闽商智慧。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发展民营产业,商会从建会时的几十户企业发展到今天的200多户企业;成就民生事业,在脱贫攻坚中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在乡村振兴中主动开展“万企兴万村”,并广泛开展多种社会公益活动,履行企业和商会的社会责任;实现民众财富,从业人员从几百人增长到5000多人;按时发放、从不克扣员工工资;坚守企业家情怀,为实现共同富裕多作贡献。
在会长王欢喜的带领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榆林市福建商会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省级先进商会,市级“四好”商会、四星级党组织、社会组织AAA级、优秀商会、“万企帮万村”先进单位、公益慈善奖、最佳凝聚力奖、拥军先进单位、抗击疫情贡献奖等近30项殊荣。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榆林市福建商会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会员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文化艺术报通讯员 文利 高瑞
全媒体记者 丁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