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延安市禾草沟煤业公司喜获“子长市2021—2022年度‘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企业奖”荣誉称号,该公司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马龙作为代表从子长市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推进会上捧回这块沉甸甸的奖牌,他更能体会到这块奖牌来得珍贵。
在马龙心里,这个称号收获了老百姓最质朴的心,更代表了330户凉水湾村民高度认可延安市禾草沟煤业公司在助力乡村振兴上做出的成绩和努力。
携手齐抗疫
2022年腊月初四上午,零星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一场疫情让本该热闹的凉水湾村集市广场变得空空荡荡,只有一个简易塑料帐篷在寒风中挣扎。
村支部书记井伟焦急地望着国道,等待着希望的到来。凉水湾村作为子长市“西大门”,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和关键环节,来往车辆众多、人员构成复杂。一名防疫人员的累倒,使本来十个人的值班力量,瞬间捉襟见肘。无奈之下,井伟向禾草沟煤矿寻求帮助。
“弟兄们快看!煤矿上的好亲戚来了!”井伟脸上挂满了笑容。上午十点钟,一辆装满抗疫物资的皮卡车在国道出现……在详细了解到该村疫情防控物资不足、防控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后,延安市禾草沟煤业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吹响战“疫”集结号,全速组织动员青年党员志愿力量进入应战状态,积极有序参与凉水湾村疫情防控工作。
“抱歉,让大家久等了!40箱各类方便食品、200个N95口罩、10件军大衣、1顶防寒帐篷等慰问品正式送到你们手里了。”该公司机关党支部书记李海鹏与其他四人穿上防护服,变身志愿者,立马参与到防疫卡口数据核查、信息采集、秩序维护工作中。
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防疫一线,该公司累计十一名党员志愿者为属地政府抗疫贡献力量。
共谱富裕曲
“寻思着去年行情好,今年也种了三亩地的洋芋,收了八千来斤。但按照现在的收购价格算下来,刨去肥料种子等杂七杂八,刚够本。”望着堆了大半窑的洋芋,村民老强犯了愁。这一幕被驻村工作队员马龙放在心里了。
每到冬天,马龙经常看到往返路上农户家的手工洋芋粉条作坊内人气爆棚,有加工洋芋粉条的,有去购买粉条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马龙先到市农业局“取经”,听取技术专家意见,详细了解加工流程,然后从网上查找制作粉条设备,最后帮助老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提取洋芋淀粉、配料打芡、放入漏条机、过凉水……一套流程熟练操作,热气腾腾中老强家的洋芋粉条出锅了,第一批粉条订单已经被该公司职工餐厅预订。
如今,走进强家小院,纯手工洋芋粉条整齐地晒在晾杆上,成为小院最美的风景,洋芋的深加工提高了“身价”。“一亩地能增收八百到一千元。第一批粉条营业额约三千元,全年累计销售收入可超两万元。”马龙算起了经济账。
“全面乡村振兴,动脑筋想办法是关键。产业帮扶既要有产量,还要有销量,加快产销联动。”马龙说,“最近考虑帮他们网络直播带货,把粉条搬进直播间,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粉条很畅销,现在不用矿上帮忙,到了城里就卖光了。我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拓宽销路,用心打造优质的子长粉条品牌。给儿子买房娶媳妇就靠粉条咯!”老强充满了干劲。
搭建就业桥
“必须按灯架、矿灯编号取灯,专人专灯,不得擅自外借他人矿灯。”“食物生熟分开,抹布、刀具、砧墩板要做到生熟分开。”为拓宽就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禾草沟煤业公司党委组织凉水湾村富余劳动力11人,依次参观了矿灯房、职工餐厅和环卫所,该矿后勤中心负责人向村民们介绍注意事项和规章制度。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村民李彩凤很快就上岗操作了。“我之前在城里饭馆工作过一年半,离家远照顾不了家人。”李彩凤的丈夫脑梗长期瘫痪在家,“矿上提供的岗位一个月近2500元,管吃管住,骑个20分钟电动车就到了,还有五险,我要在这边工作。”近年来,更多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居家灵活就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诉求,延安市禾草沟煤业公司做好每一位劳动力就业信息登记,驻村工作队员开展“点对点”的群众谈话,激发群众就业热情,鼓励群众发挥内生动力创造财富。目前,该村在延安市禾草沟煤业公司成功就业28人。
“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乡村振兴,就要千方百计稳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该公司党委书记王文彬说,“同时驻村工作队员持续跟踪做好进矿务工人员的思想稳定和服务工作,经常与务工人员‘一对一’联系,做好思想疏导,努力做到人员进得来、留得住。”
师伟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