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5日
漫闻天下
算计?
李法明/绘

  据《法治日报》11月10日报道,“双11”期间,各路商家推出了各种促销活动,“底价”“保价”“最低价”频频成为宣传卖点。但这种宣传话术的比价方式和计算方式并不清晰,保价服务的除外规则不明确,造成了不少消费者的误解。
  每年“双11”,电商平台上都会上演商战大戏,不少商家为了争夺消费者,往往会在优惠规则上绞尽脑汁。往年,“奥数式优惠券”让不少人大伤脑筋,如今改为“底价”“保价”“最低价”等噱头,够直接、够诱人,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则要画个问号。一来,有些商家并非真的让利,而是挖“价格陷阱”;二来,相关计价标准并不明确,而使用“最底”“最好”等极限词也涉嫌消费欺诈。让电商大促活动行稳致远,呵护消费信心和买买买乐趣,不能纵容老套路大行其道。除了监管侧发力,消费者也应提升消费理念,多一些“质价相符”的理性认知和追求。作者:嘉湖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