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指引。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能够持续为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凝神聚气。渭南市大荔县坚持以乡村公共文化活动为主线,聚集多方力量和资源,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种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让群众成为乡村文化的参与者和生力军,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进而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为乡村振兴助力铸魂,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和创新源泉。
一、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乡村振兴实质上是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要素融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随着乡村振兴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荔县剧团立足乡村振兴实际、发挥职能、大胆创新,开展“乡村振兴种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为村民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
大荔县剧团组建了4支“文艺服务队”,陆续走进各个乡村的田间地头、设施大棚、村头巷尾、A级景区,使“乡村振兴种文化”在全县迅速展开,他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开展“文化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种文化”活动,给群众“送演出”,确保每个乡镇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专业文艺团队的演出。演员们倾情表演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红灯记》《表花》《赶坡》《梁秋燕》《黄河岸边枣花香》的唱段及戏歌《人面桃花》等。演员们唱得精彩,群众们听得开心。现场观看的村民们激情高涨,掌声不断。有的村民受现场氛围的感染,情不自禁地与演员们共舞互动。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悠扬的秦声和田园风光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欢乐祥和的美好画面,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让文化“温饱”逐步走向文化“小康”。
二、统筹全局,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新样板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下,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更要提高站位,树立全局意识,进行融合创新,不仅整合文化部门的资源,更要汇聚“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金融下乡”等多方力量,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
大荔县剧团在开展“乡村振兴种文化”的系列活动中,常态化联合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卫生、教育等部门,相互协作、融合发展,打造文化套餐。实实在在地把欢乐和政策送到老百姓身边,用艺术点缀基层群众生活,用文化丰富基层群众精神。当了解到群众对国家的惠农政策不太清楚,立即印发上万份政策宣传资料送到群众手中;当了解到果农对病虫害的防治有困惑时,即刻联系农业局的专家实地指导,破解群众防治病虫害难题。同时,还联系公安局韦林派出所的民警深入红萝卜大棚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以定制化、特色化、文艺化等形式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了解到惠农政策,学到了果树病虫害防治、科技致富和法律维权等知识,使群众发家致富的底气更足。
大荔县剧团用融合发展的理念,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在组织“乡村振兴种文化”文艺演出和文化宣传的同时,把三农、科技、卫生、教育和金融等相关惠农好政策科普到千家万户,为乡村文化振兴打造了新样板。
三、线上线下,资源共享,传统文化联手新媒体大数据
“乡村振兴文化赋能”。文化文艺系统工作者必须增强服务与担当意识,发挥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的灵魂提供定制式服务,创新活动的载体,丰富内容形式,突出地域特色,盘活乡村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实现优势文化产品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无缝对接,为乡村文化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大荔县剧团在推动“乡村振兴种文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从农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在认真调研和听取群众建议与诉求后,马上组织业务骨干编写歌舞、快板、相声、小戏等节目,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和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采取“团队+才艺表演+直播带货”等方式,走进全县17个镇152个村,开展活动296次,制作宣传县域农副产品专题宣传片26个,为群众销售农副产品200余万斤,为群众增产增收100余万元,提振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致富产业和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精气神。
在今年的劳动节、端午节期间,“乡村振兴种文化”文艺服务队走进大荔县多个A级景区,在丰图义仓、新茂生态观光园、沙苑湖广场、冬枣小镇、沙苑花海等景区共计演出18场,并利用县剧团官方视频号、抖音、快手、秦岭云视等直播平台同步直播。线下受惠游客累计3万人次,线上累计观看人数9.6万人次。通过文旅融合的模式,陪伴群众和游客度过愉快的小长假,为游客奉献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使文化事业和乡村产业两者相得益彰,实现乡村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相统一,达到了以文强农、助农增收,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的。
四、挖掘人才,共同演出,让农民成为文化参与者和生力军
大荔县剧团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种文化”的过程中,注重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互动,发现了新的突破点,即根据群众的需求,编排出许多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节目,让农村自乐班和村民群众参与其中,共同演出。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了村民群众的浓厚兴趣和文化创造力,让村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主角。在农忙之余,大荔县剧团还组织专业戏曲和文艺人才指导群众提升表演技巧与演唱水平,积极打造文化专业户、百姓小剧场、锣鼓秧歌队、村歌红歌队等多支农民文化团队,建立起新的农村文化根据地,为不同文化需求的村民群众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广大乡村的文化娱乐、文化教育、文化学习得到蓬勃发展。各团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不仅促进了戏曲和文化艺术在农村地区的传承、传播和普及发展,还把传统文化“种”在群众心里,让群众一步一步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生力军,用文化自信引领群众在精神上更加富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大荔县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种文化”活动,也摸索出了一条依靠文化发展乡村,实现经济富裕、精神富足的共同富裕之路,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