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位于榆林市东南部,素有“秦汉名邦”“天下名州”“西北旱码头”之美誉。刘治国,绥德县政协委员、绥德县政协农业界委员工作室组长、陕西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红薯产业已经成为绥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带来新机遇,“红薯大王”刘治国就是带领乡亲们发展红薯产业的带头人之一。
2010年,刘治国利用崔家湾镇是红薯优生区的先天优势,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办了公司。
2015年以来,绥德县红薯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刘治国将公司从绿化树苗木繁育基地、休闲生态示范园、核桃苹果基地等多个产业项目,逐步转型为以发展红薯全产业链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型企业,并通过技术改革、宣传引导、示范引领等方式,以及改变传统红薯育苗和栽培技术,使红薯产量产值实现跨越提升,直接带动全县2000多户农民加入到产业队伍之中。
“鼓励农户一同发展红薯产业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为了保障致富路上不丢下一个人,他走村入户,详细了解农户家庭收入情况,低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每株低于市场价0.35元的价格提供优质高剪扩繁薯苗,并优先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从2016年起,刘治国带领企业每年举办红薯技术培训,邀请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知名专家前来授课,为全县薯农传授机械化整地、高剪扩繁育苗、平栽法种植、产品销售等实用技能知识,并在红薯生长期邀请富硒红薯专家前来指导培训,让薯农了解富硒红薯的功效,先后有近千名薯农参加培训。在他的努力下,园区红薯种植面积从过去分散经营的1000亩发展到集中种植的6000亩,亩产从400公斤提升到3500多公斤,价格从每公斤1.8元提升到7.2元。
为做强绥德薯业,刘治国还通过网络销售努力营造品牌效应,建成了崔家湾镇苏家圪凸村红薯储库,主要用于收购存储贫困户精品红薯,解决他们遇到的仓储难销售慢问题。
目前,刘治国所研发的红薯品种“绥薯一号”,已成功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甘薯类新品种。2022年,绥德县红薯产业覆盖10个乡镇,“绥薯一号”等新型红薯种苗种植面积达4.8万余亩,产量9.6万吨,实现收入3.84亿元。
“要想做大红薯产业,就必须走精细化、科学化种植加工路子。”刘治国说,“带根苗+传统直栽技术”“高剪苗+新型平栽技术”的研发,让红薯由原来的个头大小不一优化为大小均匀,单薯优化为每个4—5两,产量由原来的每株0.5—1公斤优化为1.5—2公斤甚至更高,品质也由原来的茎丝多、口感粗优化为茎丝少、口感细腻、肉质醇厚,极大提高了红薯的经济价值。
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刘治国在“绿源沙地红薯”品牌的基础上,注册了“蒸薯福”“富硒红薯”等品牌,进一步推动红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刘治国将公司打造成了一家集苗木生产、经营,核桃、苹果、红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综合发展的农业园区,以“生态旅游、科技示范”为主题的绿源休闲生态示范园已打造完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窑洞住宿、特色小吃、手工艺品也融入其中,并引进各种经济绿化林种,为群众致富闯出了新路子。
从改变旧观念到引进新技术,再到打造好品牌,在刘治国的带动下,红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快速致富的优质产业,在全县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刘治国荣获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