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3日
黄金古道万件事
○ 王关顺


  黄金峡古道让我们看到了汉江通航时期,驾船太公们的智慧与胆识,拉纤人的辛苦与无奈,一个时代的凄凉与挣扎。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汉江多滩险峡谷、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航运条件好,但是上世纪80年代因洪水造成航道损毁,之后汉江之上再无百船航进、号声千里的景象。
  时间回到汉江通航时代,数丈高的船帆、百吨重的货物,几十个汉子在一声声的号子声中将各种货物运送到沿汉江两岸的集镇、县城等地方。那时汉江江面船只穿梭,号声四起,岸边有码头、茶铺、集镇等歇脚休闲的地方。汉江河流最为惊险的一处,也是至今流传各种事迹最多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黄金峡流域。汉江自西向东,从洋县龙亭镇江河道转弯处到新铺环珠庙庙口俗称小峡,从环珠庙到史家村口称为大峡,也就是所谓的九十里黄金峡。全程水流急,暗石险滩多不胜数。最为著名的就是二十四处白云滩。明朝著名诗人王任曾留下“九十余里黄金峡,二十四处白云滩。雷向汉中驱乱石,水从天上倒狂澜。铁崖碍日千山险,玉井生风六月寒。信宿龙潭幸蚤出,片帆回首抵长安”的著名诗篇,清代文人邹溶亦著有气势磅礴的《黄金峡赋》。
  为了行船方便,沿河两岸有万春铺、茶坊、真符县、新铺、锅滩等多处供行船拉纤人休息吃饭的地方,每一个休息的地方都形成了一条街,里面饭馆、茶铺、旅馆一应俱全,当年的繁华景象,至今老一辈人提起都能说上几个让他们无法忘记的事情。而如今这些地方却萧条冷落,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喧闹。
  为了进峡行船顺利,沿河两岸也有太白庙、王爷庙、真佛寺、十佛寺等等让过往船只的太公上香以求行船平安的地方,每一处寺庙都有不一样的故事。
  太白一炷香,船行万里路。这是万春铺旁边的太白庙,从这里开始河道开始变窄,水流变急,暗石增多,所以太白庙也是每个行船太公走到这里,都会上岸上一炷香,保佑进峡后一路平安。
  真佛寺相传是唐僧出生的地方,在这里汉江水又转了一个弯,也称唐湾,南岸真佛寺矗立观望汉江,北岸有天官坟长住。隔岸相望,山水之间,青山绿水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真佛寺所在地是当时县衙所在地,在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前为贞符县,1023年改为真符县,现在属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黄家营镇真符村,至今真佛寺的宏伟、天官坟的壮观与汉江水的相映,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直向下,就是著名的黄河渡口,这里是汉江水与酉水河水交汇处,也是斩龙崖的地方。环珠庙是进入大峡的入口,从这里开始河道变窄,弯曲水急,暗礁深滩多,也是每个行船太公的噩梦。二十四滩也是滩滩有故事,它们分别是大母地湾、高羊角、低羊角、十佛地、梢气坑、九斗米、拘滩、小林滩、大林滩、金溜子、鳖滩、泷滩、新滩、大瓦滩、小瓦滩、广滩、锅滩、代阳滩、懒人床、乔麦滩、高白沙滩、长形滩、四浪滩、黄龙滩。
  再往下有十佛寺,保佑来往船只行人能平安,也让行船的太公有了一份心理安慰。
  “金娃,你们快点装,咱们要三点半赶到真符县再装20捆竹子呢。”茂源老汉叼着半尺来长的旱烟锅从洋县城码头边的茶馆里出来,边走边喊着在码头上装船的金娃他们。
  “知道了,快装完了。”金娃边装边回应着,并告诉别的伙计加紧装船。因为在河道上行走,时间一定要把握住,要不晚上行船很危险。
  岸上的茂源老汉一口接一口地抽着旱烟,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眼望着汉江河里的水,似乎有说不完放不下的情感。回想着在河道上行走的几十年,辛苦,劳累,也帮助过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每次出来不但为自己和船上几十个后生操心,家里的大小事还要时刻挂在心里。回想着自己这几十年来,从十来岁跟着同村的长者上了船,开始学着装货下货、清点货物,抱纤担、拉船、拦船头、抛锚等等船上一切要注意和要做的事情,他都勤勤恳恳地去学去做。有一次船下石泉时中途出事,差点就回不来了,现在都不敢去想,也许是自己命大,看着自己行走了几十年的河道上面的船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几年。看着下面船上的一二十个后生,不知道他们以后出路在哪里。
  “太公,船装好了!”金娃连叫几声,他才回过神来答应着,“下来了!”在旁边的石头上敲了敲烟锅里的烟灰,迈着大步走向船去。
  开船了,起锚,扬帆,一切准备妥当,船慢慢地离开了洋县码头,顺水而下,船上的人靠在货物上悠闲地休息并欣赏着岸上的风景,因为到了峡里,每个人都要打起精神,不敢有一点失误。坐在船头的茂源老汉已经把岸边的一物一景、一人一房都记得清清楚楚,岸两边的黄安、贯溪,零散的打渔人,龙亭的杨湾、镇江,再往下的江树湾。“船行万春铺,太白一炷香”,这是每个在河道上行走的太公们,走到这里必去的地方,一炷香保佑自己和船上人和物的平安。对面的蔡坝码头上有几条船在装着山上砍的木材,大家相互打了招呼,继续向下而去。一路经过下面的拐沟口、肖家沟、茶坊,一直到真符。老远就看见20捆竹子整齐放在那里,两个人向船上招手。
  金娃赶紧向岸边靠去,现在他已经不用茂源老汉发话,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在船上他也跑了十来年,茂源老汉对他也很满意,让他大胆地去做。船靠岸后,不用等茂源老汉说话,船上的后生和金娃在岸上两个人的帮助下很快就把20捆竹子装上船。
  “茂源叔,这是我爹给你的清单,你看看,我爹这两天身体不好,让我来给你。”
  “好,金娃,把清单收好。”
  “还有,茂源叔,前两天我屋里来了十个外地人,想搭船下去,我爹让我问问,看你能不能捎上一段,船钱他们照给。”
  捎东西是常有的事,但是搭人还是第一次,加上再往下,水急滩多,船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危险,但他还是问:“人在哪呢?都多大岁数?”
  “在那!”顺着小伙的手望去,只见树林里十个年龄各异的人,背着轻便的包袱,向他招手。茂源老汉示意他们过来。到了跟前,只见一位40余岁的人说:“船家,我们想到下面去,具体到哪,只是边走边看,船钱我们按路程给你。”
  “那就说好,你们的安全我不负责,在船上的一切要听我们的。要不我就不拉你们。”
  “好、好,没有问题,一切听你的。”
  “那就上船,咱赶紧赶路。娃回去给你爹代问好。”
  “放心吧叔,你们注意安全,回来到屋里歇。”
  船上一下子多了十个人,茂源老汉叮嘱金娃要多留个神,下面滩多,石头暗礁多,并让船上人尽量不要走动,保持船身平衡。叮嘱完,他又点上一锅烟,抽了起来。沿途的黄河等几个渡口上的人都向他打招呼,祝平安。船一直顺利向下驶去,天色也慢慢黑了去。船上上来的那几个人中一个人说:“船家,我们能不能在这个地方歇一下,我看这个地方环境地形都很好,这次我们回去,就不一定有机会再来了,正好天也黑了,就在这里歇一晚,我们带了干粮,也让伙计们一起吃点。”茂源老汉朝岸边看了看,“这不是到我金丰老哥住的地方了嘛,当年我们一起结伴下石泉,现在年纪大了,不知道他身体好不好,听说他们这地方叫蒿溪沟,我还没进去过呢。他老把那棵大蒿树说得那么神,正好进去看看。”
  “也好,你们是悠闲人,我们这船货也不急,正好我有个老朋友在这沟里住,我正好去看看。”他对着那几个上船人说道。并告诉金娃,“把船拴好,让大家留神,我进去看看你金丰叔去。”
  船靠岸,茂源老汉和那十个人打了招呼,拿着那个烟锅袋,兜里装上一瓶酒朝沟里走去。一直到大半夜他才晃晃悠悠地回到船上,所有人都已经睡下,河里的水流和岸上的青蛙叫声也挡不住每个人的鼾声,他也不管那么多了,倒头就睡。
  一觉醒来已经早上8点多了,天大亮,船上的人都已经醒来。
  “金娃,那十个人呢?”
  “说是上岸上看看,咱们走的时候叫他们。”
  “哦,那你去找找,咱们准备走。”
  “好唻!”说着金娃走上岸,沿着岸边的小路上了一个小山崖,望向四周,却看不到一个人影,难道出了什么事,他心里犯起了嘀咕。还不敢说出来。来回转了几圈也不见半个人影,忽然看见靠近岸边的一个石崖下面有几个人一样的影子,他急忙下去,走近一看,只见十个石像,或坐,或卧,或立,或躺,形态各异。仔细一看,怎么和船上的那十个人模样有些相似。难道他们……他不敢多想,直奔船上,把自己找人和见到的过程都告诉了茂源老汉。
  “走,上去看看!”茂源老汉听完说道。
  仔细端详了一番石像,甭说,是有点像。“现在人找不到,以前也没听你金丰叔说过这里还有十个石像的呀。走,回去,看看船上有没有他们留下的东西,咱们拉他们这么久,怎么着要留句话。”
  回到船上,在船上看了一遍,只见自己睡觉的枕头边有一封信。“金娃你识字,你给念念。”
  金娃接过信念道:“船家,多谢你拉我们一段路,你是个善良的人,我们本身闲散之人,走哪算哪,昨晚看这里风景迷人,想多留些日子,早上看你睡得香,就没打扰,这有一个龟壳,虽不值钱,可保你们河道行走平安,另有一点散钱你们收下,祝一帆风水。十散人”也罢,既然走了,那咱也走吧。那个龟壳,茂源老汉也就一直带在身上。返回时,他又去了蒿溪沟金丰老哥那里一次,把这次路上的事和他说了,又带着金丰老汉去看了石像,往后每次行船走在那里都去石崖那里敬一炷香。从那次以后,他一年里行船都很顺利,每次拉的货物也都能卖个好价钱,别的船只今天不是碰上暗礁就是船坏了,拉的东西也不好卖。他回想着那一次那几个人,告诉了别的太公,他们看了那十个石像,还开玩笑说:我说茂源老哥,你今年生意这么好,原来你有神仙保佑呀。就商量着在此处建一个寺庙,就叫“十佛寺”,建好后船行这里的每个太公都要去拜佛烧香,保佑自己行船平安。
  后来十佛寺名声越传越大,据说当年十佛寺香火的香味都飘到上面的真佛寺,让那里的住持都羡慕不已。自从有了十佛寺,住在蒿溪沟的人也年年丰收,人丁兴旺。
  据说,在民国时十佛寺里住了一个叫花子,还在墙上写了一首诗:日吃百家饭,夜宿古庙堂。不做犯法事,哪怕见君王。
  村里人不知道他是哪里人,要往哪里去,过往的船只上的人也不知道,来往时给他放点食物,村里人也经常给他粮食布匹让他度日。
  几年后的一天,村里人下去放牛,推开寺门,看见他躺在庙堂的旧门板上,以为他睡着了,还开玩笑说,还不起来,再不起,都没饭吃了。见他没有答应,又去推他,只见他已经去世,放牛人赶紧回去告诉村里的长者,商量着怎么办。没名没姓,不知道哪里人氏,但是住在这里这几年,从不去村里骚扰我们,不打招呼也不拿我们东西,也算一个好人,那就在这附近找个地方把他埋了。过后又发现他在早些年写的那首诗后面又写了一首:
  一位仙客去长沙,西望长沙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也许他是长沙人,也许他只是想去长沙,却又不知道他为什么没去,这些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十佛寺在新中国成立后遭到破坏,现在也很难看出点当年的痕迹。但是走进黄金峡蒿溪沟,人们把十佛寺的故事都能讲得精彩绝伦。
  一直往下,金河口,到锅滩出史家村,河道慢慢回归平稳,整个黄金峡古道也就走出惊险地方。
  我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只要我们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做事,不做亏心事,就一定会得到好报。在那个年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因为有更多的高士、更多的侠义之士,让行走在每条路上的人有了安全的靠山,因为佛祖也会保佑他们。十佛寺现在虽然没有了,但是十佛寺里的佛气笼罩着汉江两岸的人和靠水吃饭的船家渔民,保佑他们平安。黄金峡古道也让我们看到了汉江通航时期,驾船太公们的智慧与胆识,拉纤人的辛苦与无奈,一个时代的凄凉与挣扎。
  今日,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的完工,昔日的黄金峡古道将不复存在,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白云滩,再也没有斩龙崖的气势、浪花千丈的龙行场景。
  正所谓:龙行汉江万里浪,回首望娘留白滩。一足踏进十佛门,锅滩回首黄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