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是重阳节,一大早,67岁的张顺珠满怀期待地走出家门,当天她过节的方式很特别——去孙女所在的幼儿园“上学”。张顺珠的孙女就读于鄞州区东莺幼儿园茶苑园,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该园开了太极、瑜伽、国画、防诈骗等4个老年班,向在园区就读的孩子们的祖辈开放。这是宁波市在幼儿园里首次针对老年人开设课程。(10月24日《宁波晚报》)
奶奶、孙女同上一节课,爷爷、孙子一起学画画,外婆、外孙女共同学太极,外公、外孙子联手制作工艺品……这种“老幼共学”的模式展现的是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场景。
幼儿园开设老年班,是幼教资源的合理利用。近年来,随着新生儿的减少,个别幼儿园已出现了招生不足的情况。将宽松的幼教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开设老年班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时代,已经进入银发社会,而社会上开设的老年大学供不应求,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现象。一边是幼儿院资源的闲置,一边是老年大学的紧张,将“幼儿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不失为资源的综合利用,这种尝试显然是不错的。
幼儿园开设老年班,不仅有效利用了教育资源,最关键的是“老幼共学”模式,还有利于打造“天伦之乐”的美好。我们会发现,不少照顾孩子的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群体。他们送了孩子之后,闲着没有事情可做。于是,一些老人接孩子的时候早早地就等在幼儿园的门口,甚至一些老人干脆送了孩子之后也不回家了,就在幼儿园门口等着。开设老年班,也就给这些“寂寞的老人”找了一个“丰富生活的地方”。让老人和孩子更零距离地接触,孩子们兴高采烈,老人们也欢喜不已,既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报道,说是一些地方流行“青年人住进养老院”,老人们表示十分欢迎,因为青年人的进驻养老院,也让养老院里多了青春的色彩,老人们也被感染了,一起说说话,一起拉拉呱。其实这与“幼儿园开设老年班”的性质差不多,都营造了“天伦之乐”的场景。
有专家表示说,“老幼共学”的模式也许会是未来的新趋势。“老幼共学”是尊老爱幼传统文化的浸润式教育实践,也是劳动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对老年人来说,“与儿为伴,与友为伴”丰富了老年生活,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同时,这种“老幼共融、其乐融融”的“老幼双托”模式,也是推进“一老一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幼儿园开设老年班,多些“老幼共学”的天伦之乐。
作者:郭元鹏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