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3日
热带物种
○ 温亚军
  来海南,最值得关注的肯定是热带植物。椰子、棕榈、木棉、苏铁……当然还有三角梅,这些独具海岛风情的树木随处可见,呈现出亚热带季候植物的丰富性。我这样的北方人,来到五指山热带雨林,犹如进入巨大的植物迷宫,高大神奇的树木、别具一格的植物名称,让我眼花缭乱。据说五指山有六千多种植物,满山遍野的奇花异木,使人根本无暇顾及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里唱的那些美景,心思全被新鲜、独特的树木吸引住了。比如说,在北方见惯了的灌木酸枣刺,在热带雨林就化身为又高又壮的大树,而且树身上没有一根刺;再比如无花果,树身高大雄伟,树冠如巨伞,树叶宽阔厚实,看上去与北方的无花果树是完全不搭界的两类树种,却结出同样的果实,味道居然极其相似,神奇得让人难以相信事实。不知道这些树木南北方的差异竟然这么大,事实就在眼前,置身于完全陌生的林木之中,除了感叹热带物种的博大精深,更想了解那些珍稀的树木。
  首先是海南黄花梨。对黄花梨倾慕已久,十多年前收藏界突然爆发海南黄花梨热,绝对不是偶然,实质上海南黄花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它的材质细腻、纹理美观,优于其他热带国家的同科材质,所以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黄金。在海南省林业局的院子里,观赏到一棵百年的黄花梨,当然,它被高高的铁网圈住,像博物馆里保护罩里的文物一般,只能远观不能近距离接触,由此亦可见它的珍贵稀有。这次,我才知道海南黄花梨,真正的名称是“海南黄檀木”,主要生长于吊罗山和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或者丘陵地区,那里阳光、水分极其充沛。以普通树木的要求,这该是恣意生长的条件,可是,黄花梨无视这般优沃的成长环境,生长非常缓慢,其木质瓷实如铁,它的品质一直位列我国五大名木之首。海南黄花梨优于其他同类的特点就是纹路细密不乱,如行云流水,洒脱隽美,经过加工成家具,可以看清任何一条细密的生长纹理,即便是结节处的纹路,也是清晰、紧致的,没有交叉的混乱状,这是其他任何木材都不具备的肌理特征,所以它独一无二。用它做成的生活器具,线条简洁明快、富丽堂皇,且色泽深沉华美,典雅尊贵,持久耐用。真正的黄花梨木材只取精华部分——木心,为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坚硬紧实的材质经过打磨后,表面毛孔基本没有了,还增加了反光感,不用给它上漆,就能透出荧光来,打蜡后又有了半透明的琥珀感,温润如玉,有种返璞归真的自然感,加上它色泽柔和,且有淡淡的香味,容易进行深颜色和浅颜色的搭配,能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甚至紫色,久则变为暗红色,常含有深褐色条纹,光泽越发锃亮。
  近些年,仿古家具悄然兴起,作为家居使用或者陈设,已成为一种时尚,大量的仿古家具进入多个家庭。许多人对家具材质的看法就是物尽其用,因黄花梨具有宁静、沉重的特点,优美、沉稳雅致的色泽,故而适合用在礼仪性的陈设上,更适用于镶嵌,像仿明清家具中圈椅的扶手,与皮肤直接接触的部分,用海南黄花梨,能让人体验到婴儿皮肤般细腻光滑、柔软舒适的独特感受。黄花梨能长久地散发出清幽的木香之气,所以它还叫“降香黄檀”,传说焚烧此香可使神仙感应,降临人间,故名叫降香。降香是味传统中药,能活血化瘀、镇痛,多用于冠心病和跌打损伤的镇痛作用。降香黄檀具有这个树种独特的香味,不像沉香那样浓密而且香味持久,是种自然香,淡薄却能让人闻后久久回味。
  霸王岭林区是海南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那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保护系统完整。进入霸王岭热带雨林,空气里充盈着湿润的树脂香气,林间流露着薄薄的雾岚,轻轻地飘荡在山谷和树木之间,犹如仙境一般。霸王岭森林公园有两棵树,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瞻,它们就是护林人员给封的“树神”与“树王”,皆是陆均松树类,树龄全在一千六百年以上,树身高达三十余米,树冠直径也有十六米,是目前原始热带雨林中发现的最大树种。这个蕴藏着无数百年不朽良木的绿色宝库,珍稀树种太多了,如子京树、檀香树、沉香木等有二十七种之多,最典型的当属坡垒树,又名海梅树,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还有油丹,它树身高达二十五米以上,叶子基本上聚集于枝顶,为长椭圆形,目前是国家二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再就是桫椤,它属于蕨类植物,被称为“树蕨”,与恐龙同时代存在,目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名副其实的“时代活化石”。对于树木植物,我有种天然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可能也仅限于日常中对它们的形态,抑或色彩不一样的关注而已,来到热带雨林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对自然偏安一隅的认识是多么狭隘。
  在海南,还有一个物种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就是珊瑚。
  珊瑚是海里生长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美丽外表与生俱来,可以说,没有哪个海洋生物能与它相媲美。而且珊瑚繁殖能力极强,它们是腔肠类动物,群居的珊瑚虫主要生活在浅海水域,它能附着在海底或者岩石的表面上,其管状体外壁会分泌出石灰质,用来形成包围软体的外骨骼,它们的骨架连在一起,肠腔通过小肠系统连成一体。从表面上看,它们有许多嘴,其实它们只有一个胃,用来消化各个嘴吮吸进来的食物。时间久了,这些骨骼能像树一样不断长出分枝,从而长成大片的珊瑚丛,所以,它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美称,是热带海洋里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我所接触到的珊瑚知识,很大程度来自于数次在海洋博物馆里的展览,它们色泽艳美,姿态摇曳,与海边购买的珊瑚石动静有别,一样赏心悦目。可令我实在没想到的是,珊瑚虫能造礁石,也就是说,久而久之,珊瑚虫能造出岛礁。珊瑚礁分布在热带海洋的海岸、岛屿周围,以珊瑚外骨骼与石质藻类、贝壳等为基础,长期堆积因而形成了礁石。
  曾几何时,达尔文曾对珊瑚开展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不仅指出了珊瑚礁发育的正常规律,而且用“地盘沉降”学说给予了一定的科学解释。达尔文首先把珊瑚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并且明确论证,自岸礁到堡礁,再由堡礁到环礁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即“当火山岩地层这个岛屿的基地,在每隔一段时间逐渐下沉的时候,造礁珊瑚虫继续向上建筑珊瑚岛”。就是说,人类必须把一个珊瑚礁,看作是一座被亿万个小建筑师托举升起来的礁点,它表明在某个地方有一块以前的陆地躺在海水下面,被埋藏在大洋的深处。为此,好多珊瑚礁下发现了大量的火山残存物,验证了达尔文的这个学说。当然,海平面的变化对珊瑚礁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珊瑚礁是海洋世界物种最多的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类觉醒到珊瑚的重要性,林业生态部门已制定了有关保护方案,而且早就进入实施阶段,在三亚的西岛上建立了珊瑚活体监测、研究中心,以及水下保护、抢救补种基地。西岛四周海域有丰富的珊瑚资源,尤以东西侧、南侧海岸最多,有扇子、鹿角、葵花、红珊瑚等诸多种类。许多人都知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废气在阳光作用下,具有强热能红外线的不断吸收作用,加之这些气体像花房温室一样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地球变暖的超常现象。珊瑚在造礁的过程中,它们其实和陆地山川上的森林一样,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废气,进而减缓了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如今,三亚的空气清新宜人,是不是与珊瑚礁有关?不得而知。
  不过,坚硬的珊瑚礁是海岸的保护神,它们可以阻挡惊涛骇浪,护卫陆地、沙滩、良田等免受海水的侵袭,所以被誉为海上长城。它跟红树林一样,可以减缓海啸和洪水的冲击力与破坏力,在海岸线上形成一道天然的防护堤,起到保卫陆地、造福沿海居民的作用。
  珊瑚,是神奇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