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0日
我对陕北民歌的认识
○ 榆林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 王晓怡
  黄土地上飘来的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史和心灵史的生动记录,是黄土地的母语和精神家园,更是黄土地文化的活化石。传统的陕北民歌的作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性。以号子类居多,主要反映劳动过程和劳动场面,产生并运用于劳动之中。二是排忧性。长期以来,陕北人民生活贫困凄苦,大量的民歌属于诉苦、诉难和情感倾诉一类。三是娱乐性。多有酒曲、酸曲以及表现男女相爱欢悦的民歌。传统民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相互映衬。经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时期新文艺工作者的搜集、整理、改编和传播,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陕北民歌热。新中国成立后,从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陕北民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开始走向世界,最为典型的是《东方红》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上了太空。在此过程中,陕北民歌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陕北民歌永久的艺术魅力,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在海内外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以至有专家提出,应该与俄罗斯民歌和美国黑人民歌并称为世界三大民歌。
  为扩大陕北民歌的影响,在2006年举办的陕西省陕北民歌大赛中,一举推出了全省“十大陕北民歌手”,接下来又连续推出了二届、三届“十大民歌手”,在省内外引起了轰动,掀起了陕北民歌新的热潮,陕北民歌在榆林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然而,陕北民歌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这几年涌现了一批批的陕北民歌手,他们大多活跃在社会基层,业余歌手居多,有的歌手出于爱民歌而演唱民歌,也有的是为了生存生计演唱陕北民歌赚钱。因为陕北人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宴请宾客的宴会上都离不开民歌助兴,但是好多民歌手对陕北民歌的认识基本处于散乱盲目状态,流行什么就唱什么,追逐客人的喜好,甚至好多民歌手形成了一种坏的风气,在各类大型晚会上都用假唱来欺骗观众,歌手们不下苦学习演唱方法和技能,对民歌特色不研究不掌握,只注重于名利的追逐,不注重钻研演唱技巧方面的知识,不加强文艺理论的学习和修养。提到假唱、对口型,在我们置身的这个时代,音乐精神的沉沦和贫乏是有目共睹的,假唱已经成为一个毒瘤,包括对口型、假伴奏,给艺术的中庸化、媚俗化提供了繁殖的温床,让观众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获得低质量的精神消费,这是不道德也是不公平的,属于欺诈行为。假唱的最大危害在于破坏歌坛真正的游戏规则,让音乐依附于强势传媒。现在人人都知道,但都保持了沉默。反过来说,真唱需要信心和爱去鼓舞,我们呼吁真唱,应该给有良知、有能力的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公平和机会。因为嗓子被称为是人类第一件共同的乐器,而现代科技与商业媒体合谋扼杀这一人类最为珍贵的东西,希望假唱成为所有音乐家感到可耻的行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最动人的、感人的。我们的陕北民歌手在这几年的演出中也播着录音假唱,还冠冕堂皇地说是为了演出效果。陕北民歌的魅力表现在:唱出的都是当地人民最原始的生活味道,都是从土里生长出来的咏叹调,即兴编作、口头传唱,又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所以说民歌是祖先留下的声音,民歌手应该是用心感受,用情感去真唱才最真实、最真情。如果抱着假唱的心理去唱祖先留下的声音,那是对民歌的不尊重。呼吁我们陕北民歌手应该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思想,发扬责任心,保护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民歌。
  传统陕北民歌是陕北文化的历史财富,是陕北人民的精神财富,是陕北人民共同创造的。作为新生代的陕北民歌手要有责任、有义务、有高度的使命去保护传承传统陕北民歌。一是陕北民歌手要多做一些公益性演出活动,成立小型的民歌传授基地,培养更多的民歌爱好者;鼓励传统民歌进小学校园,让小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民歌的熏陶。二是在陕北民歌传承中,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济的支持、鼓励,建立一些必要的机构,保证陕北民歌的表演、收集、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值得庆幸的是榆阳区陕北民歌博物馆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传统陕北民歌的保护和收藏,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民歌这一项非遗艺术的价值,但还是存在不足,应该让各县区成立保护和宣传传承陕北民歌的基地和场所,让喜欢陕北民歌的人有机会学习传统民歌,加大对传统民歌的保护收藏传承,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陕北民歌手更应该去做一些传承和保护陕北民歌的公益性演出、演唱、授徒的事业,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要长期坚持坚守的责任、义务和工作。
  那么,在保护和传承传统陕北民歌的同时,如何才能创新发展?一是要深入生活,研究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找到民歌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民歌能真正反映生活或者说民歌就是生活。二是要在演唱形式和服装上寻求突破,丰富演唱形式,改进演员服饰,真正使人喜闻乐见。三是政府要为陕北民歌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除了为艺术家的创新工作提供方便外,要定期进行创新陕北民歌的评奖活动,以激励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只要政府和艺术家共同努力,并遵循民歌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一定能迎来一个新的、更加辉煌的时期。
  陕北民歌是祖先留下来的声音,承载着黄土地上悲苦酸甜的人生故事,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呼唤,世世代代的陕北人将生活谱写成一行行、一曲曲如醉如痴的陕北民歌,这声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