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是一门塑造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一部剧的剧情展现都需通过人物的情趣、魅力、格调来反映,最终体现在舞台表演艺术上。《核桃桥》是一部通过女青年丹凤创办核桃食品加工合作社的故事,表现了新时代“诚信、睿智、包容、创新”的社会风尚,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花鼓戏。这部戏自上演以来已达数百场,尤其是自己饰演的主人公丹凤更是受到观众的喜爱。这部戏的成功演出,自己深切体会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一定要在戏曲人物的刻画上面多下功夫。
一、刻画人物形象必须熟悉人物生活
刻画人物的形象,就是能够真实反映人物原型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核桃桥》中的主人公丹凤,是一位既泼辣能干,又善于动脑子的诚信的女青年。她有别于那些领办大型企业的女强人,只算得上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为了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她带领大家办起了核桃产品合作社。创业做起来充满酸甜苦辣,要刻画好这一人物形象,在吃透剧本的同时,自己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人物的观察上。多次深入农村,到村办核桃加工企业参观学习,与管理人员交谈,了解村、镇乡村振兴的相关产业负责人的生活,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同时,自己还广泛搜寻与戏剧人物相类似的电影、电视剧,从而使得人物的形象不断丰满,每场演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刻画人物形象必须了解人物性格
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只要是有人物的,都会涉及到人物性格,在戏曲表演中,每个戏曲人物也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只有演员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并塑造出经典的人物形象,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可。因此,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塑造,是实现演员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戏曲表演品质的重要方法。在《核桃桥》中,主人公丹凤虽然泼辣能干,但面对自己的哥哥在加工核桃产品中以次充优,没有采取一般当面斥责、大义灭亲的做法,而是用了迂回战术,巧妙地启发教育了哥哥,让他自己醒悟认错。面对这样的处理方法,自己通过反复揣摩和分析人物性格,塑造出了更丰满、更人性、更切合实际的戏曲人物形象。
三、刻画人物形象要从规定情景出发
“规定情境”是演员接触角色的媒介,是打开角色塑造的一把钥匙,如果离开了“规定情境”,就很难去塑造角色。我们在看完一部戏剧演出的时候,在对演员和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经常会说到某某演员没有“入戏”或者很“入戏”,其实就是碰触到了“规定情境”这个概念。为了刻画好《核桃桥》中的人物形象,自己反复研读剧本,抓住剧本规定的情境,揣摩角色的意志、想象、心理情感和内在精神状态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演员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对剧中人物所经历的种种生活有强烈的感知,抓住人物的行动,从而才可以更好地去表现刻画出丰满的人物来。
四、刻画人物形象要仔细分析人物心理
戏曲人物的心理刻画是戏曲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核桃桥》中,面对自己亲哥哥出售不合格核桃产品和台商不知原委执意要买时,自己通过对剧中人物的感悟,用手势、眼神结合,成功地把人物心理活动表达了出来。实践感悟,运用戏曲手段去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把握好表演的分寸感。所谓分寸感不仅表现在外部动作的控制,更主要的是如何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这要靠演员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加深各方面的知识素养,学习吸收各种艺术精华,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在艺术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才能达到恰如其分、随心自如、炉火纯青的表演境地。
戏曲艺术是人的艺术,是人物准确刻画、准确表现的艺术。表现戏曲的生命力、戏曲的影响力、戏曲的独特魅力,是每一个演员的责任。只要我们真心奉献、勇于担当、精益求精、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把符合人民群众希望和要求的作品奉献给社会,这样,就一定可以迎来戏曲事业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