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8日
延安:游客量持续攀升 文旅产业不断向好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帅)10月17日,延安“深化‘三个年’活动,构建具有延安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旅专场会举行。
  游客量、消费走高,项目稳步推进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延安市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向好。前三季度全市旅游市场共接待国内游客3404.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1.92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0.43%、287.79%,恢复至2019年的118.35%、133.98%(按可比口径),旅游市场接待人次、消费持续走高。
  项目和资金申报稳步推进。2023年市级重点文旅项目18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新建项目7个),今年计划投资33.69亿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24.88亿元,完成占比73.85%。
  文旅资源向品牌化高质量发展。宝塔区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延安劳山森林公园和圣地河谷·金延安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甘泉下寺湾镇创建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志丹县保娃沟门村、宝塔区马坊村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八千里调味豆干和卧香盒沉香套装荣获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八千里调味豆干和青山好礼香养礼盒荣获2023陕西(第八届)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文化文艺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开展戏曲进乡村1049场次,受众15万人次。大型现代陕北道情剧《乾坤湾》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奖”,舞蹈《摇篮》和小戏《回家》获得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举办了纪念“5·23讲话”系列活动和第六届延安市陕北民歌大赛。推荐36名市级传承人申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将安塞唢呐、黄陵泥塑等34项非遗项目列入延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陕北说书、延川布堆花等16个非遗项目(全省44项)参与了在圣地河谷·金延安录制的《非遗里的中国·陕西篇》节目。
  链主企业经营进一步恢复。4家链主企业积极开拓业务,开展对外宣传推广活动,引流引资,累计融资101.52亿元,链主企业总资产规模达到272.55亿元,1—9月份,接待游客1247.73万人次,同比增长381.38%;企业经营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78.36%,企业经营整体向好发展。
  打造500亿级文旅产业集群
  下一步,延安市文化旅游局将紧紧围绕延安市委“一六四”总体工作布局,融合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升级一批市场主体,完善政策措施,打造500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办好文艺节会赛事,实施文艺精品创作“135”工程,提升非遗传承保护水平。
  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提升公共文化阵地,推进数字文化建设,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队伍结构。
  全面释放文旅产业集群效益。一是力争出台文旅全产业支持政策。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草拟了《延安市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支持办法(2023—2025年)》,提出10条子产业链。二是深化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文旅和体育、农业、工业、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引流力度。持续推进与其他城市深度协作,制定淡季宣传推广方案,确保淡季不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