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映后交流互动 刘青/摄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9月22日,由曹建标执导的纪录电影《书匠》亮相“丝路十年影像展”,开启地缘纪录电影·影院展映单元序幕。观影结束,观众纷纷被影片中陕北说书盲艺人对这门古老艺术的坚守与热爱所感动,并对他们与命运顽强的抗争肃然起敬,掌声雷动。
《书匠》展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最后一批陕北说书盲艺人的生存现状,这是一群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的人们,他们与命运抗争,与贫穷抗争,与时代抗争。文化学者曹伯植深感盲人书匠的说唱蕴含了说书艺术的精华,为了这门古老的艺术不至于失传,他走遍陕北,开启寻找盲人书匠之旅。
《书匠》出品人、一级编剧、陕北文化学者曹伯植映后亲临现场,与中国西部电影电视研究中心秘书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聪敏,陕西省电影审查委员会专家、陕西省教育学会影视教育研究部专家、长安大学副教授黄珞以及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陕西科技大学黄河文化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梅共同进行交流探讨。
作为研究陕北说书和陕北道情的文化学者曹伯植,他说自己一直想对陕北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点什么。电影里多处展现盲艺人说书弹唱,曹伯植认为盲人说书和正常明眼人说书不一样,因为盲人是用心看世界,而明眼人是用眼看世界,他们说唱时的那种表现力和情感迸发都是用心体会的。
对于从立项、审核到成片一直都在关注本片的马聪敏来说,她直言自己已看过七八遍影片了。“今天看完影片,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掉。我认为《书匠》是一部非常走心的纪录片,因为能引起情感共鸣的纪录片比较少见。
黄珞也很喜欢本片,她表示《书匠》为观众刻画了一群盲说书艺人群像,本片与以往的纪录片不同,是有故事性的,也有很多戏剧矛盾和冲突,像是新旧艺人之间的、宣传队内部艺人们之间的冲突,这些情节都非常有张力。
关于《书匠》在非遗类纪录片中拥有的独特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林梅认为这部片子非常难得,“主创团队没有极致的热爱,怎么会创作出这样的内容?本片和前些年吴天明执导的《百鸟朝凤》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关于曲艺类艺人们遇到的困境和现实的抉择。如何让古老的艺术绽放新的活力,也是我们当代的文化学者和艺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据悉,《书匠》曾入围2020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金红棉”奖,入选2020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金红棉”影展,入围2021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纪录片节(FIDBA)国际纪录长片单元,获2021年爱丁堡国际纪录片节最佳摄影奖,获第十二届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