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3日
刍议课程思政视域下民族室内乐的研究生教学模式
○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鹤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贯穿于学科体系,注重学生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追溯最早的课程思政的雏形源于200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重点回答了“如何让育人落地、人人都育人、课课都育人”的命题,提出遵循“学科德育”理念,而“学科德育”就是课程思政的最早雏形。开设思政课对于青少年教育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思政同教书育人、核心素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文件当中,就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定位于教育深化改革的基础地位,“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集中体现出学科育人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贯穿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学到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能从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的内心埋下为国家、为民族、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的种子,这是在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找寻到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理念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理念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两个方面的目标,为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新贡献。同时《纲要》也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音乐课程思政建设中,学生是重要的主体,并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密切的联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大师生座谈会中曾谈道:“我想就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看法。我先给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学生为课程主体,培养出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音乐课堂的氛围下,课堂思政的开展更加有效。各个时代都有不少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音乐代表作品,其中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民族性,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更加能震撼人心的作用。如在弹拨乐合奏曲《南疆舞曲》的教学中,该曲为维吾尔族民族乐曲,整体曲调轻盈欢快、热情洋溢,蕴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和鲜明的民族性。在这首乐曲的教学中,首先要带领学生们认真聆听该曲,体会其背后的情感以及蕴藏其中的民族特色;其次在教学环节当中,要将课程思政的核心观念贯穿始终,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及学科知识的同时,体会到课堂氛围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自信;最后在学生们真正参与到乐曲的演奏、演出后,不仅专业技能和学科知识得到一个大跨步提升,在思想层面上,也更上一层楼。
  优秀的音乐作品中的生命力永不过时,而作为音乐教师,则是诠释这些优美的音乐旋律语言最好的诉说者,将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融入到思政课堂中,比起单纯的语言更加直观。如歌曲《我的祖国》源于河北的民歌,作者将这首作品与河北吹打乐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将爱国主义音乐和地方民族主义音乐融合在一起,这首作品家喻户晓,已经成为爱国主义经典作品之一。在教学中,首先将作品改编,从交响乐改成室内乐模式,虽然压缩了乐队的编制,但在乐器的配置以及关键环节从不遗漏。其次在课前准备,带领学生认真聆听电影插曲《我的祖国》,体会作品蕴含的民族特色。在课中,由各个声部负责老师带领学生们,对该乐曲进行分声部练习,随后再集合各个声部统一排练,在一遍遍的排演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性。最后通过让学生展示表演环节,来达成课程思政目标,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愫;了解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自信;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知识,增进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核心素养教育。
  又如《丝绸之路》改编为室内乐版本,名为《敦煌新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开展了丝绸之路的相关教学。首先,带领学生聆听和观看该首作品,体会作曲家描绘的全景式丝绸之路数以千年、绵延万里、苍茫沉浮、神秘莫测的奇幻炫景,感受作品中民族特色音乐语言,增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其次,了解丝绸之路相关知识与历史,并对该乐曲进行分声部排练,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将课程思政的目标贯穿在课堂教育中。最后,通过排演该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下,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快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拟定长期发展规划,采取科学适合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新路径、新渠道,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不能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局限性,避免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割裂,从而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比重,完善课程建设与教学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终身学习、努力探索的教师队伍,让课程思政更加贴近生活,更好地融入专业教学中。
  对于音乐课堂来说,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有着正面积极的意义。作为国家的未来,作为民族的希望,教师们应该在注重学生文化知识修养提高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思想政治。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该时期,教师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落实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课程思想政治很好地融入音乐课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